收縮動作

管他是好咖還是怪咖,只要是咖就能發言,有任何技術問題,在此討論就對啦。

版主: norman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81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二 4月 17, 2012 9:40 pm

wedeln 寫:我仔細的看了你的視頻
收完後點,先看收,收的時候你的EDGE並沒有換,也就是說雖然你收了,但你是在一個彎的末尾收的。
你收完以後,就開始點,然後進入下一個彎。
一個真正的收腿轉換應該是開始和你一樣,開始收,繼續收,1. 點的時候正好放平板底,收腿的程度也最大,然後開始進入下一個彎,雙腿伸展。

而你只是在一個彎的末尾收了一下吸收了壓力,2. 並沒有利用收腿來進行轉換。 所以你最後還是POP一下,來完成轉換的動作。

跳躍收腿的視頻我覺得沒有針對性,因為你畢竟是跳了。

坐電梯可以感受到POP和FLEX的區別,如果電梯往上開,在停住之前人會有失重的感覺,這時就相當於POP到最頂上然後轉換的時機。

如果電梯往下走,在往下的一瞬間,然會有失重的感覺,這時就當需要FLEX轉換的時機。

兩者的區別是一個慢一個快,慢的好處是容易控制,但相對浪費體力,快的好處是可以立刻獲得轉換的時機但不容易掌握。

你的視頻收腿了但沒有轉換,雖然確實吸收了壓力,但沒有用到轉換的過程中,不算真正的FLEX TO RELEASE.
謝謝你詳細的說明。

我以紅字回應我的看法。

1. 這個點杖時機我的統稱是「伸展釋壓」,我稱為點杖時機慢半拍,所以點杖的真正效用就沒有了。

2. 不需要利用收腳來進行轉換,這是多餘的動作,反而也是會慢半拍。轉換靠雪杖就足夠了,以雪杖為圓心轉圓就換過去了。

我可以多挑幾片來證這個點杖時機,下面這段影片可看出,他的雪杖點到雪面時,雪板還沒變成平板,最後我有剪下他的收縮完剛好點到雪面,雪板也不是平板的。依你的說法,他的身體在雪杖點入雪後也有上升,一樣的道理。

收腳完剛好點杖01 - YouTube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二 4月 17, 2012 9:4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82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二 4月 17, 2012 10:11 pm

norman 寫:我才驚奇你的頑固及無所不反擊及言語攻擊的耐性,也是無德、自大兼自戀驚人。
那倒不希奇,那只是你典型的“無德、自大兼自戀人”的反應‧“真理”不是也不能因人而變的,你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知識有多淺薄‧跟你說過,“你是自我臉上塗灰,自以為漂亮”。
我的排法跟你不一樣,主要是安穩優美,其次是快,最後是一次滑到底,要是像在歐洲遇到十公里長的饅頭,我看你還能不能一次到底?可別變成極慢速休息也算沒停一次到底勒。
“會滑饅頭”跟“會滑十公里長的饅頭”不是一回事,也不需要滑十公里來証明你“會”,所以那只是你典型的小知“吹毛求疪”,不切實際的想法;你是看不到真實的,結果總是“錯”。
最後,我承認我有些自大及自戀。 :face (334):
不,是你“不要臉”。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83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二 4月 17, 2012 10:17 pm

taichiskiing 寫:那倒不希奇,那只是你典型的“無德、自大兼自戀人”的反應‧“真理”不是也不能因人而變的,你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知識有多淺薄‧跟你說過,“你是自我臉上塗灰,自以為漂亮”。



“會滑饅頭”跟“會滑十公里長的饅頭”不是一回事,也不需要滑十公里來証明你“會”,所以那只是你典型的小知“吹毛求疪”,不切實際的想法;你是看不到真實的,結果總是“錯”。



不,是你“不要臉”。

:)
IS
差很多吧?真正會滑饅頭,真的可以一口氣下完十公里,只要能做到你說的穩定、安詳,就能一路滑到底了,終於顯示出你的小知了。

饅頭路線太短,只要有足夠的體力加上一點點的技術就能一口氣滑到底了,但十公里長就需要真的會收縮釋壓的饅頭技術,滑起來就像滑平地沒有壓力,才有可能辦到的。

我也覺得你不要臉,講不出時就開始來個文字獄遊戲,然後就說別人在你的文字獄裏面,你妄想太多啦。 :face (50):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wedeln
文章: 9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9, 2012 9:58 am

#84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wedeln » 週二 4月 17, 2012 10:27 pm

norman 寫:謝謝你詳細的說明。

我以紅字回應我的看法。

1. 這個點杖時機我的統稱是「伸展釋壓」,我稱為點杖時機慢半拍,所以點杖的真正效用就沒有了。

2. 不需要利用收腳來進行轉換,這是多餘的動作,反而也是會慢半拍。轉換靠雪杖就足夠了,以雪杖為圓心轉圓就換過去了。

我可以多挑幾片來證這個點杖時機,下面這段影片可看出,他的雪杖點到雪面時,雪板還沒變成平板,最後我有剪下他的收縮完剛好點到雪面,雪板也不是平板的。依你的說法,他的身體在雪杖點入雪後也有上升,一樣的道理。

收腳完剛好點杖01 - YouTube
這段影片不是FLEX TO RELEASE,彎的後半段收腿只是pressure control的一種,和你滑的一個模式。

圖檔

這個才是flex to release,注意看從前往後數第二幀,BOB放平板地的收腿動作。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85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二 4月 17, 2012 10:57 pm

wedeln 寫:這段影片不是FLEX TO RELEASE,彎的後半段收腿只是pressure control的一種,和你滑的一個模式。

圖檔

這個才是flex to release,注意看從前往後數第二幀,BOB放平板地的收腿動作。
謝謝,你這張是很好的圖片,看的很清楚,正如你所說的。

我也再剪了一段影片,當點杖及收縮具效用時,滑大彎就差不多像下面這位一樣。而像你的圖片這動作,雪杖反而就不適用了,用了反而會破壞收縮至下個彎的節奏,不一樣的動作。

那你認為這兩種動作,哪一種比較好呢?

如果動作要有一致性,即能用在一般滑雪地形,又能用在鬆雪及饅頭的話,我是覺得下面這動作比較好,如果是用在競速上,那你貼的那張照片中的動作較好,不過也會比較費力一點,因為轉換的速度超過一定的限度時就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執行了。

收腳完剛好點杖02 - YouTube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wedeln
文章: 9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9, 2012 9:58 am

#86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wedeln » 週二 4月 17, 2012 11:08 pm

norman 寫:謝謝,你這張是很好的圖片,看的很清楚,正如你所說的。

我也再剪了一段影片,當點杖及收縮具效用時,滑大彎就差不多像下面這位一樣。而像你的圖片這動作,雪杖反而就不適用了,用了反而會破壞收縮至下個彎的節奏,不一樣的動作。

那你認為這兩種動作,哪一種比較好呢?

如果動作要有一致性,即能用在一般滑雪地形,又能用在鬆雪及饅頭的話,我是覺得下面這動作比較好,如果是用在競速上,那你貼的那張照片中的動作較好,不過也會比較費力一點,因為轉換的速度超過一定的限度時就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執行了。

收腳完剛好點杖02 - YouTube
你這個動作是彎的末尾收縮吸收壓力,然再順勢利用REBOUND让自己弹起来然后转换入弯,好处是省力,是UP UNWEIGHT。
我给的图是为了说明DOWN UNWEIGHT是什么样,至于好或者不好,并不是我的本意。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87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二 4月 17, 2012 11:36 pm

wedeln 寫:你這個動作是彎的末尾收縮吸收壓力,然再順勢利用REBOUND让自己弹起来然后转换入弯,好处是省力,是UP UNWEIGHT。
我给的图是为了说明DOWN UNWEIGHT是什么样,至于好或者不好,并不是我的本意。
說到這個問題,這就是我跟大家看法分岐的地方。

在我看來,兩者都是DOWN UNWEIGHT。

另一件事,以前我以為有REBOUND,後來我自己否決掉了,根本沒有REBOUND,這只是一個假像而已,只有做出逆勾滑線才可能出現REBOUND的感覺,但一個更上層的滑法REBOUND就沒有了,而是斜切下一個新彎。

也就是說我覺得我貼的這段影片是沒有REBOUND的作用的。他做了一個伸展的動作,身體才會往上升的。REBOUND只能用在直接收腳幫助轉換重心,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作用了,但這對中級進階高級是一個很好的重心轉換練習動作。

這是我的看法。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wedeln
文章: 9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9, 2012 9:58 am

#88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wedeln » 週二 4月 17, 2012 11:41 pm

norman 寫:說到這個問題,這就是我跟大家看法分岐的地方。

在我看來,兩者都是DOWN UNWEIGHT。

另一件事,以前我以為有REBOUND,後來我自己否決掉了,根本沒有REBOUND,這只是一個假像而已,只有做出逆勾滑線才可能出現REBOUND的感覺,但一個更上層的滑法REBOUND就沒有了,而是斜切下一個新彎。

也就是說我覺得我貼的這段影片是沒有REBOUND的作用的。他做了一個伸展的動作,身體才會往上升的。REBOUND只能用在直接收腳幫助轉換重心,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作用了,但這對中級進階高級是一個很好的重心轉換練習動作。

這是我的看法。
HH最喜歡flex to release。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89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二 4月 17, 2012 11:55 pm

norman 寫:差很多吧?真正會滑饅頭,真的可以一口氣下完十公里,只要能做到你說的穩定、安詳,就能一路滑到底了,終於顯示出你的小知了。

饅頭路線太短,只要有足夠的體力加上一點點的技術就能一口氣滑到底了,但十公里長就需要真的會收縮釋壓的饅頭技術,滑起來就像滑平地沒有壓力,才有可能辦到的。
沒這個事,你只是說你小知不知道十公里的饅頭是怎麼“長”的,而你連一公里都滑不下來‧我在說什麼呀!更正,你不能下黑線饅頭,period/確定,所以你是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我也覺得你不要臉,講不出時就開始來個文字獄遊戲,然後就說別人在你的文字獄裏面,你妄想太多啦。 :face (50):
事實是我的文字有外在的事實,而你的用字只是吃你自己豆腐,最後鑽進牛角尖卡住‧說我不要臉只有強調你自己的“不要臉”,小知小人是也。

:)
IS
最後由 taichiskiing 於 週三 4月 18, 2012 6:3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90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二 4月 17, 2012 11:59 pm

wedeln 寫:HH最喜歡flex to release。
嗯,這是他的代表動作,很具個人特色。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pku
文章: 3821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30, 2010 1:02 pm

#91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pku » 週三 4月 18, 2012 2:39 am

norman 寫:完全沒看懂我的意思,撞上饅頭會出現反震力及反推力,在這同時順著壓力增加做收縮動作順著壓力減壓或是說釋放反推力的壓力就行了,維持原壓力平衡就行了,而且幾乎不用費力氣,且自然就不會有任何感覺到反震力及反推力的壓力了。

你在鑽牛角尖囉。

入夢心法又出來

白癡, 弱智大師的想法基本上是天真,天真也可說是無腦,但由於他太喜歡認屎認屁,所以對他差點也不算太過份,

B2L2
文章: 346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04, 2011 9:24 am

#92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B2L2 » 週三 4月 18, 2012 4:25 am

norman 寫: 1.因為我知道你會把問題焦點放在跳起這一個動作,所以我才會測試自已在一次跳躍可以收縮幾次,做完整伸縮只夠做一次,做三回次我也沒拍出來自己看一下,不過跟完整的不太一樣,動作較小,但一樣有伸縮動作。我考慮考慮要不要拍,有點累,滑雪都不需要花這麼多力氣。

2.你們把我的重點放錯地方了,我之所以剪這樣一段,就是說,在我全身拉直時,剛好碰撞饅頭就開始做收腳的動作,看來我得重新剪一段動作以符合我那空中收縮的重疊位置。

3.我不是說過,我做的是全身伸縮,以腹腰為軸心,我不是放M.H的健身房收腳的影片嗎,幾乎一樣的方式,只是我再多用上了上腹肌那部份。

4.這是我一個推測,得上大雪場多滑幾天才能確定是不是,但這樣應該是個理想狀態。

5.能做到一跳三回次伸縮不算證明嗎?

6.超過時,就是會起撞起引起有點失去平衡,如膝撞胸後的失衡,在空中就要做第二次極短的伸縮動作回復基準平衡就好了。

所以我提出我可以跳一次伸縮三次,代表我確實可以不需要靠外力就能做伸縮動作了。

PS.其他人就不回覆了,自己看這篇說明就可以了。
1) Good job in showing us that your could extend/retract your legs. But you didn't show as your leg retraction could reduce pressure. Isn't that you ask us to show? You ask us to proof why "leg retraction" could "reduce pressure". Where's your proof?

2) Again, where is your proof? What's the pressure value? You didn't answer me.

3) "以腹腰為軸心" and once you retracted your legs, you will need to extend it, which is the same as "還要伸展時太花時間了". Why your way of leg retraction is better than other?
It is correct to "以腹腰為軸心", but your reasoning is so wrong.

4) Maybe one day you will learn more.

5) Again "一跳N回次伸縮" can't proof "收縮釋壓". It can proof that you could ""收縮", it can't proof anything with "釋壓".

6) But you said it is tiring to do the 2nd retraction. So how could you ski down a big mogul field without tiring where you can't always absorb enough. And when you comment PKU that he has to retract his legs after going off a mogul, what you think he is doing at that time? Is he also retracting to regain his pose and balance? What do you think?
------------------------------
Yesterday at the supermarket, I saw a baby and he could also 不需要靠外力就能做伸縮動作 while he was laying down on his back. Later on, his parents picked him up in the air, I also saw the baby 不需要靠外力就能做伸縮動作. Does this baby know how to "收縮釋壓"??

B2L2
文章: 346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04, 2011 9:24 am

#93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B2L2 » 週三 4月 18, 2012 4:32 am

norman 寫:說到這個問題,這就是我跟大家看法分岐的地方。

在我看來,兩者都是DOWN UNWEIGHT。

另一件事,以前我以為有REBOUND,後來我自己否決掉了,根本沒有REBOUND,這只是一個假像而已,只有做出逆勾滑線才可能出現REBOUND的感覺,但一個更上層的滑法REBOUND就沒有了,而是斜切下一個新彎。

也就是說我覺得我貼的這段影片是沒有REBOUND的作用的。他做了一個伸展的動作,身體才會往上升的。REBOUND只能用在直接收腳幫助轉換重心,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作用了,但這對中級進階高級是一個很好的重心轉換練習動作。

這是我的看法。
I agree 100% with wedeln. Norman, think again why we call that one is up upweighting.

Anyway, whatever you want to call it, let me ask you a question, Norman. When putting that "up-upweighting" style when skiing mogul, what'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Regarding rebound, check it out again once you're able to ski again. Rebound doesn't exists in your rollerblading or your slow-speed practice. However, it does exists. Or next time, go rent a super stiff ski and compare that to a soft flex ski (like a low-end or lady ski). Go compare that yourself.

頭像
snowrider
文章: 1329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7, 2009 11:44 am

#94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snowrider » 週三 4月 18, 2012 4:50 am

wedeln 寫:我仔細的看了你的視頻
收完後點,先看收,收的時候你的EDGE並沒有換,也就是說雖然你收了,但你是在一個彎的末尾收的。
你收完以後,就開始點,然後進入下一個彎。
一個真正的收腿轉換應該是開始和你一樣,開始收,繼續收,點的時候正好放平板底,收腿的程度也最大,然後開始進入下一個彎,雙腿伸展。

而你只是在一個彎的末尾收了一下吸收了壓力,並沒有利用收腿來進行轉換。 所以你最後還是POP一下,來完成轉換的動作。

跳躍收腿的視頻我覺得沒有針對性,因為你畢竟是跳了。

坐電梯可以感受到POP和FLEX的區別,如果電梯往上開,在停住之前人會有失重的感覺,這時就相當於POP到最頂上然後轉換的時機。

如果電梯往下走,在往下的一瞬間,然會有失重的感覺,這時就當需要FLEX轉換的時機。

兩者的區別是一個慢一個快,慢的好處是容易控制,但相對浪費體力,快的好處是可以立刻獲得轉換的時機但不容易掌握。

你的視頻收腿了但沒有轉換,雖然確實吸收了壓力,但沒有用到轉換的過程中,不算真正的FLEX TO RELEASE.
這個分析的好! 有深度! :face (330):

頭像
skier888
文章: 1962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14, 2010 1:57 pm

#95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skier888 » 週三 4月 18, 2012 9:33 am

wedeln 寫:我仔細的看了你的視頻
收完後點,先看收,收的時候你的EDGE並沒有換,也就是說雖然你收了,但你是在一個彎的末尾收的。
你收完以後,就開始點,然後進入下一個彎。
一個真正的收腿轉換應該是開始和你一樣,開始收,繼續收,點的時候正好放平板底,收腿的程度也最大,然後開始進入下一個彎,雙腿伸展。

而你只是在一個彎的末尾收了一下吸收了壓力,並沒有利用收腿來進行轉換。 所以你最後還是POP一下,來完成轉換的動作。

跳躍收腿的視頻我覺得沒有針對性,因為你畢竟是跳了。

坐電梯可以感受到POP和FLEX的區別,如果電梯往上開,在停住之前人會有失重的感覺,這時就相當於POP到最頂上然後轉換的時機。

如果電梯往下走,在往下的一瞬間,然會有失重的感覺,這時就當需要FLEX轉換的時機。

兩者的區別是一個慢一個快,慢的好處是容易控制,但相對浪費體力,快的好處是可以立刻獲得轉換的時機但不容易掌握。

你的視頻收腿了但沒有轉換,雖然確實吸收了壓力,但沒有用到轉換的過程中,不算真正的FLEX TO RELEASE.
The turn "Down unweight" is misused. You view of flex to release using the elevator is questionable. Move your mass downward is different than flexing. Flexing your leg does not mean move your mess down.

頭像
skier888
文章: 1962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14, 2010 1:57 pm

#96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skier888 » 週三 4月 18, 2012 9:38 am

norman 寫:說到這個問題,這就是我跟大家看法分岐的地方。

在我看來,兩者都是DOWN UNWEIGHT。

另一件事,以前我以為有REBOUND,後來我自己否決掉了,根本沒有REBOUND,這只是一個假像而已,只有做出逆勾滑線才可能出現REBOUND的感覺,但一個更上層的滑法REBOUND就沒有了,而是斜切下一個新彎。

也就是說我覺得我貼的這段影片是沒有REBOUND的作用的。他做了一個伸展的動作,身體才會往上升的。REBOUND只能用在直接收腳幫助轉換重心,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作用了,但這對中級進階高級是一個很好的重心轉換練習動作。

這是我的看法。
要看是不是DOWN UNWEIGHT很容易,比較零點(neutral)附近與其它重心高度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是up 還是 down. :face (41):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97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三 4月 18, 2012 10:00 am

pku 寫:入夢心法又出來

白癡, 弱智大師的想法基本上是天真,天真也可說是無腦,但由於他太喜歡認屎認屁,所以對他差點也不算太過份,
所以我認為你的饅頭進步慢是正常的囉. :face (334):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98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三 4月 18, 2012 10:08 am

skier888 寫:要看是不是DOWN UNWEIGHT很容易,比較零點(neutral)附近與其它重心高度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是up 還是 down. :face (41):
我不是講了嘛,我不認同這方法,這對技術原理是有其問題,也是使人很難進步的其中之一原因.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99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三 4月 18, 2012 10:10 am

B2L2 寫:I agree 100% with wedeln. Norman, think again why we call that one is up upweighting.

Anyway, whatever you want to call it, let me ask you a question, Norman. When putting that "up-upweighting" style when skiing mogul, what'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Regarding rebound, check it out again once you're able to ski again. Rebound doesn't exists in your rollerblading or your slow-speed practice. However, it does exists. Or next time, go rent a super stiff ski and compare that to a soft flex ski (like a low-end or lady ski). Go compare that yourself.
使用蹲才會有其假反彈壓力,使用收縮不會有這種感覺,而不是在於速度上.這是我綜合2011年試其中一個動作所得的答案.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100 回覆: 收縮動作

文章 norman » 週三 4月 18, 2012 10:29 am

B2L2 寫:1) Good job in showing us that your could extend/retract your legs. But you didn't show as your leg retraction could reduce pressure. Isn't that you ask us to show? You ask us to proof why "leg retraction" could "reduce pressure". Where's your proof?

2) Again, where is your proof? What's the pressure value? You didn't answer me.

3) "以腹腰為軸心" and once you retracted your legs, you will need to extend it, which is the same as "還要伸展時太花時間了". Why your way of leg retraction is better than other?
It is correct to "以腹腰為軸心", but your reasoning is so wrong.

4) Maybe one day you will learn more.

5) Again "一跳N回次伸縮" can't proof "收縮釋壓". It can proof that you could ""收縮", it can't proof anything with "釋壓".

6) But you said it is tiring to do the 2nd retraction. So how could you ski down a big mogul field without tiring where you can't always absorb enough. And when you comment PKU that he has to retract his legs after going off a mogul, what you think he is doing at that time? Is he also retracting to regain his pose and balance? What do you think?
------------------------------
Yesterday at the supermarket, I saw a baby and he could also 不需要靠外力就能做伸縮動作 while he was laying down on his back. Later on, his parents picked him up in the air, I also saw the baby 不需要靠外力就能做伸縮動作. Does this baby know how to "收縮釋壓"??
嬰兒被抱著時,大人的雙手是一個支點,就像在健身房練收腳是一樣的,雙手架著收腳,那健身器材是個支點,這也是為何我做空中收腳的原因,因為這時支點在腹腰.

做伸展跟收縮是一個腹腰的練習動作,你覺得伸展時間太長,這是因為你們現在的滑法方式無法讓你們有時間做伸展的動作,而你們也無法靠自身的力量伸出雙腳,只能放鬆讓雙腳自然垂下,速度越快時越伸不出來,這時反震力就越來越大到難以控制,或是要消耗更多的力量來控制自己.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過饅頭頂的一瞬間,大多都錯過能做伸展的時機,那就只剩下左右伸腿的時間能做了,又伸不了腳就只能準備承受反推過多的G力了。

我前面也說過,能在空中無任何外力做支點而做出伸縮的動作,在饅頭上就能不借外力做伸縮,剩下來的課題就是如何在饅頭上做平衡穩定壓力的動作了,如我的身體重量為80公斤,假設壓力是80公斤,當碰撞饅頭往凸坡上滑時,壓力應該繼續維持到八十公斤,飛過饅頭在空中不算,碰撞下個饅頭時的瞬間壓力也應該儘可能維持在穩定的80公斤,而不是碰撞時壓力突然飆到一百多公斤,像剎車時的壓力可能是90公斤,如果能維持在越接近80公斤就越省力,像很多下饅頭都是在剎車,那就下饅頭的剎車壓力就有可能超過90公斤,下得越多饅頭自然越累.

所以能在空中做收腳,這只是其中一個證明自身可以不靠外力做支點,剩下就是只要是雪板在雪面上能維持原站立壓力就行了.

對了,我說的費力是指我這樣空跳做三回伸縮很費力,在雪上所花的力氣是小到幾乎可以忽略掉的,兩者不同,還雪上還有反推力可以幫自己的雙腳推回來,在空中只能靠自身的力氣而已。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三 4月 18, 2012 11:1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