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喔。skier888 寫:家有惡妻,下次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歐搞不好又生個小朋友來當藉口
![]()

版主: norman
2012/13的冬季還沒到,先別急著下定論,明年出門滑雪的機率蠻大的,再說,我也很想去拍段饅頭影片來虧虧你們也不錯囉。pku 寫:你一定諸多藉口。
不是,當你“不會”、“不懂”的時候,那只是你被你小知識的“文字獄”耍‧前面已經說過,你“跟屁蟲”一樣的跟在我屁股後面講話,卻沒有我講話的內函/內容/實質,才會造成你「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結果‧norman 寫:差不多/一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想,你也知道這句話,你也說,你的說法不一樣,做法一樣。基本上,說法不一樣時,做法再如何接近一樣,還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沒有人看不懂”你小叮噹和滑直排輪技術,大家(包刮epicski的人)都已經指出你滑雪的問題所在,你不聽、不學、不改,又無法反証,只有“死不要臉”的說自已滑的好;看不見就是因為你小叮噹雪塢和滑直排輪的表現比不上2010年的那一次滑雪才說你“不進反退”?不曉得“自我反省”,你還以為自己“進步神速”?然後又變出一個「收縮釋壓」等術語“卡”在上面,現在又多一個蹺蹺板的初級動作“自我得意”?對,你是被你的小技小知“卡”的“死死的”,沒救‧聽你的,饅頭技術才不會進步。我的2010年是我去大雪場滑得最好的一次,這是真的,不過卻不是我技術最好的時候,我在小叮噹拍的你又看不懂,用直排輪拍你也看不懂,連我昨天用蹺蹺板拍的,你應該還是看不懂吧?
當你所提的「拉提收縮」跟我所有前面所提的例子不一樣,而他們所做卻全是都一樣,已經証明你說的是“錯”的,沒人會相信你知道你在說什麼。我提的「拉提收縮」是不費力的,跟一百公尺短跑的跑步是完全不一樣的。用「蹲收縮」或是「跳收縮」才費力,這一點你一直堅持這方法是我提的「拉提收縮」,就跟你說是不一樣的方法,你還是不相信。
從你的「收縮釋壓」到「拉提收縮」到「蹲收縮」到「跳收縮」到「穩壓」到“不熟腳”...你只是在你專用術語/文言獄裡打轉,只是說“夢話”,當然是不費力。我提的「拉提收縮」是「穩壓」滑法,就是不管在什麼地形,沒有反彈力,沒有衝擊力,也沒有撞擊力,幾乎維持一樣的壓力,即使是在重心變向轉彎時,我也不需要減壓去重就能轉彎了。只是我現在還不夠熟腳而已。所以在壓力不變之下,什麼可能費力,費什麼力?
“跳收縮”也不是問題,貨真價實的技術,所以到64崴還能下黑線饅頭,那像你,自以為技術高超,但是滑個小叮噹的“綠線”就“累趴了”,還敢損人,你是“自取其辱”。你說的那些方法,你也提你年輕時可做,可惜沒影片,又提這個64歲的影片,這些都是典型跳收縮的動作,跳到沒力當然又跳又蹲囉。
回頭看上面的解釋,你的技術理論“錯”,所以“你的發言不值一聽,你的影片不值一看”‧你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是我提的「拉提收縮」,方法確實跟你說的這些方法不一樣,那我們才有討論的空間,嚴格來講,我提的「拉提收縮」可以說是我獨創的技術,一點也不為過了。就算我滑的外觀看起來跟那些下饅頭差不多,但內在肌力運用的方法還是有差別的,這不是你能理解的部份,除非你做得到我下面這個動作。另外你看得出來我那蹺蹺板哪個是「拉提收縮」?哪個是「蹲收縮」?你要是會我的方法,你下饅頭的速度可以快一倍以上,可以輕鬆三倍以上,當然,你一年滑那麼多天,耗力的方法因為你耐力及體力夠高,所以經得起這種耗力滑法,我一年大多不運動坐辦公室的人,多耗一點力就足以累趴了,所以我需要的是真正省力的滑法囉。![]()
你又多了一個詞了「屁股懸空」,太好笑了,可憐的連蹺蹺板的動作也看不懂了,你當對面那個是機器嗎?我想,你找個蹺蹺板應該也不難吧?哪天拍一段如何「屁股不懸空」?taichiskiing 寫:不是,當你“不會”、“不懂”的時候,那只是你被你小知識的“文字獄”耍‧前面已經說過,你“跟屁蟲”一樣的跟在我屁股後面講話,卻沒有我講話的內函/內容/實質,才會造成你「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結果‧
我想他們的講法,因為語言,學習經驗等的不同,所以各個的說法都不一樣,但是他們所說的都一件事—身体應該怎樣運動來對付地心吸引力來有效的滑饅頭坡,而我們“人体”只有一種,地心吸引力也只有一個—所以大家的做法,因為要達到“同樣的目的”,確實都是一樣的,你說下面這些例子裡,那個滑法是不一樣?
Mogul Logic, Mogul Skiing Lesson on Extension with Chuck Martin - YouTube
2011 High Level Mogul Skiing and Technical Terrain Skiing - YouTube
Freestyle mogul skiing - YouTube
奥伊吹スキー場でモーグル。。。。 - YouTube
給你例子不看、不學,還要“死辯”,你以為你爭羸一個“口顛”你就會滑饅頭了?沒救,你就繼續做你的“白日夢”吧。
“沒有人看不懂”你小叮噹和滑直排輪技術,大家(包刮epicski的人)都已經指出你滑雪的問題所在,你不聽、不學、不改,又無法反証,只有“死不要臉”的說自已滑的好;看不見就是因為你小叮噹雪塢和滑直排輪的表現比不上2010年的那一次滑雪才說你“不進反退”?不曉得“自我反省”,你還以為自己“進步神速”?然後又變出一個「收縮釋壓」等術語“卡”在上面,現在又多一個蹺蹺板的初級動作“自我得意”?對,你是被你的小技小知“卡”的“死死的”,沒救‧
為什麼你蹺蹺板的動作“初級”?你的屁股是旋空了沒錯,但是你的“原動力”卻是你對面人的上下移動所造成的,你基本上做的是“跳收縮”及“蹲收縮”,看不見自己的屁股高高低低跟著蹺蹺板的上下移動?高級動作/真正的「拉提收縮」是“板高”(饅頭頂)的時候“腳短”,“板低”(饅頭谷)的時候“腳長”,所以你屁股旋空的位置“應該”是不變的‧就看看“真正的「拉提收縮」”用在饅頭坡上的範例吧‧
Mogul Logic, Mogul Skiing Lesson on Extension with Chuck Martin - YouTube
對,你那半吊子的動作/技術才是真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當你所提的「拉提收縮」跟我所有前面所提的例子不一樣,而他們所做卻全是都一樣,已經証明你說的是“錯”的,沒人會相信你知道你在說什麼。
從你的「收縮釋壓」到「拉提收縮」到「蹲收縮」到「跳收縮」到「穩壓」到“不熟腳”...你只是在你專用術語/文言獄裡打轉,只是說“夢話”,當然是不費力。
“跳收縮”也不是問題,貨真價實的技術,所以到64崴還能下黑線饅頭,那像你,自以為技術高超,但是滑個小叮噹的“綠線”就“累趴了”,還敢損人,你是“自取其辱”。
回頭看上面的解釋,你的技術理論“錯”,所以“你的發言不值一聽,你的影片不值一看”‧
即然是“一年大多不運動坐辦公室的人”,就不要在這裡—滑雪論壇上—吹你滑雪滑的有多好,真正的高級滑雪不是因為你“省力”就可以做的到的,而事實是你那些半吊子的技術還“沾不上邊”,所以“魚目混珠”。
真正拉提收縮釋壓動作01.wmv - YouTube
拉提收縮及蹲收縮的差別-蹺蹺板篇.wmv - YouTube
這個小地鼠的技術都比你的“實在”。
Fast Robo Hamster on Wheel - YouTube
:)
IS
“你前面不是說“拉提”時兩腳要懸空嗎?”「屁股懸空」是“拉提收縮”的基本條件‧「屁股不懸空」不需要別人拍片,看你自己就可以知道,你一天中身体的動作,不是站就是坐,或是躺著,或是走路,或是跑不動的跑,你的屁股(你的重心所在)都有腳或物件在下面撐著,這點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還好意思笑,真白痴。norman 寫:你又多了一個詞了「屁股懸空」,太好笑了,可憐的連蹺蹺板的動作也看不懂了,你當對面那個是機器嗎?我想,你找個蹺蹺板應該也不難吧?哪天拍一段如何「屁股不懸空」?
那些影片都是滑饅頭頂尖的高手,而「拉提收縮」的技術都是他們發明、發展出來的,你說他們滑的不是「拉提收縮」更証明你“不會”、“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拉提收縮」”‧你說“「只有一個不是蹲收縮」”,那你就指出來吧,同時說說為什麼,只是好奇,也讓大家“好笑”一下。講那麼多費話,早就你說不懂我的「拉提收縮」了,還在拼命證什麼?究竟是想拿他人的影片證,還是你的影片證?你舉的影片證你的蹲收縮,我又不反對,可是你舉的四段影片,「只有一個不是蹲收縮」,你是分不出這差別的,所以才會這麼好笑。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 41--不懂就別亂舉影片,只是讓我笑而已。
更像你“不能”滑黑線饅頭,把籃線說成黑線,把“衝過”饅頭說成“收縮”,被証明“錯”還“死不認帳”,“死不要臉”,你還有什麼話不敢說?說你為人“齷齪”是沒錯的。急於證什麼,講那麼死,下次我去拍片下了黑線饅頭,你一定也是不認帳,自己可以把扁燒餅當饅頭,別人的饅頭當燒餅的人,還有什話不敢講的?![]()
標紅字這句話你又提了一次,還是提了兩三次,我前面是懶得回,這次就特別回這句話。taichiskiing 寫:“你前面不是說“拉提”時兩腳要懸空嗎?”「屁股懸空」是“拉提收縮”的基本條件‧「屁股不懸空」不需要別人拍片,看你自己就可以知道,你一天中身体的動作,不是站就是坐,或是躺著,或是走路,或是跑不動的跑,你的屁股(你的重心所在)都有腳或物件在下面撐著,這點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還好意思笑,真白痴。
那些影片都是滑饅頭頂尖的高手,而「拉提收縮」的技術都是他們發明、發展出來的,你說他們滑的不是「拉提收縮」更証明你“不會”、“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拉提收縮」”‧你說“「只有一個不是蹲收縮」”,那你就指出來吧,同時說說為什麼,只是好奇,也讓大家“好笑”一下。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 41--
更像你“不能”滑黑線饅頭,把籃線說成黑線,把“衝過”饅頭說成“收縮”,被証明“錯”還“死不認帳”,“死不要臉”,你還有什麼話不敢說?說你為人“齷齪”是沒錯的。
:)
IS
你要是能講的像“天方夜壇”那麼好聽也就將就了,但是事實上你只是在你的“文字獄”裡打轉,鑽“牛角尖”,“自以為是”而已;很單調,也無聊。norman 寫:標紅字這句話你又提了一次,還是提了兩三次,我前面是懶得回,這次就特別回這句話。
你斷章取字,不明白的人還以為我在講天方夜壇呢。
“我用的是拉提跟被坡推腳上來的混合做法”卻是一般所說的“蹲收縮”,利用地形的推力彎膝,不需“拉提”雙腳就可以做到釋壓的,所以你說的“拉提收縮”是“拙力”。我的原話是「在平地做拉提收縮時,雙腳要拉收上來的比身體重心落下的快,造成兩腳懸空,才是正確的動作,但這不是用跳起來在落地前再收雙腳。這是為證給你們看的誇張做法,平時真正在滑時,我用的是拉提跟被坡推腳上來的混合做法,所以穩壓壓力不變,不會有遇坡撞坡的衝擊力及反震力。」
不是,只要你“知道”地力的反作用力在那和其力道,拉提不拉提或跳收縮或蹲收縮都可以做到兩腳不懸空而釋壓平衡,所謂“太極推腳”的“聽勁”,“懂勁”,和“使勁”就是這個道理,我滑饅頭是雙腳不離地的,所以我不知道的斷章取意的只有「兩腳懸空」哪裏看來的?那你在做跳收縮時,兩腳不懸空嗎?真不知你想混淆什麼?過饅頭要是兩腳懸空,那不是跳就是蹲,這不正是你希望有的?
你不會做是真的,而你“衝過凸坡”是你在表現“跳”沒有跳起來而已,衝過凸坡是收縮,只是你不會看而已,這只是證明我可以應付的速度,你可以找個初中級者來衝看看,我看衝凸坡雙腳鐵定是直的,我手上可是有初級衝坡的動作,再死賴就貼給你臉黑。
更像是你小技小知“不會”看影片,“卡”在你的“雙重標準”上,把自己滑的籃線燒餅說成是黑線饅頭,你是看不見真實的。比起你把扁燒餅說成是饅頭的好。
“對方向下加壓,我這邊一定會增壓向上”,沒錯,但是你的收腳的釋壓的時效和力量不能平衝對方向下加壓的力量,所以你的屁股就被向上抬,反之,當對方向上減壓,你也無法伸腳加壓來平衡地心吸引力的拉力,所以你的屁股被地力向下拉,造成你的屁股隨著蹺蹺板上下移動,而你要是真是“穩壓”平衡的話,你的屁股應該是懸空不動的‧你的大頭照屁股是被右腳撐到的,也沒有懸空;“有什麼好說的?”你只能做一點點收縮,還很初級,“不會”也“不懂”什麼是“真正拉提收縮”。看屁股懸不懸空?本末倒置,要是影片是正面或是斜側面,你看得出來?蹺蹺板你是看不懂的,對方向下加壓,我這邊一定會增壓向上,所以我拉提及接受增壓將雙腳收上來,代表我的重體壓力是穩定的,如果這時我還增壓站起來,不過人更高了?只是一個是人手動的,一個是地心引力加障礙物阻力而已。依你這麼說,我現在的大頭照這張不正是屁股懸空的,那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那是你小技小知““不會”也“不懂”什麼是“真正拉提收縮””,已經“証死”了,見上‧他們沒有一直都在做拉提收縮,但是他們做拉提收縮卻是“真正拉提收縮”,其中Chuck Martin做的最好最明顯,因為他在做示範‧我說的只有一個不是蹲收縮,我一開始不是已經講了嗎?可見你完全不仔細看我的文章及容易斷章取義,blake的饅頭技術不是蹲收縮,是我提的真正拉提收縮。除了從饅頭上看外,如果你注意他饅頭外的滑法,你會發現他在變向換邊時的雙腳收上來的比身體落下的快。
你的速度那麼慢,比我那直衝下來的還慢,雙腳不離地是應該的,要是離地就是你的雙腳太僵硬啦。這麼慢,饅頭溝這麼淺,跟下面那段03:20~05:30秒的扁燒餅有什麼兩樣?taichiskiing 寫:你要是能講的像“天方夜壇”那麼好聽也就將就了,但是事實上你只是在你的“文字獄”裡打轉,鑽“牛角尖”,“自以為是”而已;很單調,也無聊。
“我用的是拉提跟被坡推腳上來的混合做法”卻是一般所說的“蹲收縮”,利用地形的推力彎膝,不需“拉提”雙腳就可以做到釋壓的,所以你說的“拉提收縮”是“拙力”。
不是,只要你“知道”地力的反作用力在那和其力道,拉提不拉提或跳收縮或蹲收縮都可以做到兩腳不懸空而釋壓平衡,所謂“太極推腳”的“聽勁”,“懂勁”,和“使勁”就是這個道理,我滑饅頭是雙腳不離地的,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mogul - YouTube
但是要在真正黑線饅頭坡以“最快”的速度直線下饅頭,所謂“zipperline”的技術,我們人体反應是不可能比地心吸引力的拉力快的,所以雙腳懸空就是難免的‧
Austrian Mogul Skiing - YouTube
你不知道「兩腳懸空」是那裡來的更証明你“不會”、“不懂”什麼是“拉提收縮”,也証明你還沒下過黑線饅頭。
你不會做是真的,而你“衝過凸坡”是你在表現“跳”沒有跳起來而已,
快速收縮 - YouTube
你要是真的在收縮,雙腳是應該不離地的。
更像是你小技小知“不會”看影片,“卡”在你的“雙重標準”上,把自己滑的籃線燒餅說成是黑線饅頭,你是看不見真實的。
“對方向下加壓,我這邊一定會增壓向上”,沒錯,但是你的收腳的釋壓的時效和力量不能平衝對方向下加壓的力量,所以你的屁股就被向上抬,反之,當對方向上減壓,你也無法伸腳加壓來平衡地心吸引力的拉力,所以你的屁股被地力向下拉,造成你的屁股隨著蹺蹺板上下移動,而你要是真是“穩壓”平衡的話,你的屁股應該是懸空不動的‧你的大頭照屁股是被右腳撐到的,也沒有懸空;“有什麼好說的?”你只能做一點點收縮,還很初級,“不會”也“不懂”什麼是“真正拉提收縮”。
那是你小技小知““不會”也“不懂”什麼是“真正拉提收縮””,已經“証死”了,見上‧他們沒有一直都在做拉提收縮,但是他們做拉提收縮卻是“真正拉提收縮”,其中Chuck Martin做的最好最明顯,因為他在做示範‧
Mogul Logic, Mogul Skiing Lesson on Extension with Chuck Martin - YouTube
2011 High Level Mogul Skiing and Technical Terrain Skiing - YouTube
你見識狹窄,不值得取‧也見識一下真正饅頭高手是怎麼滑的吧!
Fistful of Moguls - YouTube
:)
IS
你是說你用這影片norman 寫:你的速度那麼慢,比我那直衝下來的還慢,雙腳不離地是應該的,要是離地就是你的雙腳太僵硬啦。這麼慢,饅頭溝這麼淺,跟下面那段03:20~05:30秒的扁燒餅有什麼兩樣?
20070121-25in ZAO - YouTube
批我的影片,講出事實我還不覺得什樣,我只是表現快速拉提收縮而已,沒有跳的動作,你為何會以為我要跳呢?速度這麼快,雙腳會有短暫的懸空是正常的,這速度至少是你那短片快兩倍以上吧?你那雙腳不離地是應該的。
你的聽勁功力太差了,當你的身體能不需要聽勁而變成自然反應再來說吧。不過你不會真正的拉提收縮,還卡在需要"蹲"或"跳",所以你需要聽勁來依反應做動作,太辛苦啦。
你應該不知道我說的比速度是哪一個吧?你到現在還沒發現我們一直在雞同鴨講及各自表述嗎?老人遲頓也要有個限度吧?taichiskiing 寫:你是說你用這影片
20070121-25in ZAO - YouTube
來跟我這影片比快,比饅頭大小?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mogul - YouTube
不好了,原來我還以為你只是一個小知小技在網路上“不要臉”的“死辯”,但是現在才發現你的問題遠比你“瞽盲不視”更嚴重,你開始出現“精神崩潰”的現象,你最好去找個心理醫生談談;還不到四十歲就發展“老人痴呆”的幻想症/dementia是很不好的現象(我不是在開玩笑/it is no joke);你不應該在這論壇上混,對你來說太危險了‧好了,我也不刺激你了,你慢慢保養復健吧。
祝好運/Good luck, :)
IS
就這麼簡單的一下,你把專注都放在收縮,手要經常放在身前這重要的架式,一下凸坡便鬆開了,手自然的往後仰。一樣很簡單的動作,也可經常跑掉,還有什麼好講norman 寫:你應該不知道我說的比速度是哪一個吧?你到現在還沒發現我們一直在雞同鴨講及各自表述嗎?老人遲頓也要有個限度吧?
你一直強調你的"蹲"、"跳"收縮才是正確的,我也沒說你這動作是錯的,只是多了一個"蹲"跟"跳"的動作而已,只是不知你一直想證什麼?頻拿影片給我看,偏偏裏面還有一段是我說的真正"拉提收縮"的動作,你也視而不見‧
我早說我的"拉提收縮"不是你指的"蹲"、"跳"收縮,你硬要把你的湊上我發明的字眼"拉提收縮",然後使我說的是你指的才對,腦筋不是有問題,那是什麼呢?是覺得驚豔我提的"拉提收縮"好用,想編入自己的"蹲"、"跳"收縮嗎?你還是乖乖用"蹲"、"跳"收縮收縮的字眼就好了,畢竟你使用"蹲"字已用很多年了,你的動作也符合"蹲"字,你還有什麼辯的?很奇怪吶?
你的是"蹲"、"跳"收縮,我同意。你舉的影片中有三片是"蹲"、"跳"收縮,我也同意。
我提的我的"拉提收縮",不是你的"蹲"、"跳"收縮,也沒有"蹲"跟"跳"的動作,所以你認為我的方法是錯的,你又不會我的方法,硬要指我的方法是錯的,未免太好笑了?你要是會"拉提收縮",你早就用"拉提"這兩個字了,何必一直使用"蹲"字呢?
想魚目混珠也要有個限度吧?![]()
第一次衝這麼快,過坡總是要小心一點吧?
放鬆得來架式不能散開,等一陣子回家拍你那段的照片給你慢慢看。norman 寫:第一次衝這麼快,過坡總是要小心一點吧?
不過手哪裏有鬆開,雙手要放輕鬆,還是沒變呀?難道要僵硬不動作嗎?這樣如何反應迅速?![]()
pku 寫:放鬆得來架式不能散開,等一陣子回家拍你那段的照片給你慢慢看。
你講手往後仰,我就知道你在說哪一段了。pku 寫:
手往後仰
想太多囉。skier888 寫:才一個簡單的包就跳起來了,多幾個包可能有悲劇發生![]()
為了你的妻小,你還是放棄算了
![]()
人家epic那人講第一次你手過完凸坡往後,你話你會注意,我再講你便說沒有問題,要改很容易,結果是依然如故norman 寫:你講手往後仰,我就知道你在說哪一段了。
那個不往後仰也是可以的,只是我沒想到你連這個也要算進去...我是看到凸坡頂就結束了,因為這不是饅頭...有必要計較到這程度嗎?
反正在明年能出門滑雪前,應該還會找時間去,到時再拍一段,手的姿勢真的不是問題。不過我在想,也許是因為這個姿勢而讓太極誤以為我在跳吧?
不過當時我只是把雙手張開抬高而不是往後,因為我不知道著地會不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