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anguage is lacking.norman 寫:是你沒記住我所有細節的話,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認為。![]()

版主: norman
Your language is lacking.norman 寫:是你沒記住我所有細節的話,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認為。![]()
壓力回彈 = pressure rebound ??norman 寫:我說的是不相信壓力回彈,我相信的是雪板的彎曲反彈,但動作沒正確也運用不上,不如別在這鑽牛角尖。
小彎就是2011年拍的總結,以我那段黑線小彎為主,所以在2011年後,我才開始講饅頭技術的,不是嗎?
拉提收縮也是這一兩年才開始講的,在2011年以前我研究的是如何姿勢正確的重心轉換,在2011年以前你們應該沒聽過我在饅頭技術上著墨太多吧,頂多就是說饅頭的基礎在於小彎,小彎的基礎在於大彎,所以2010年是大彎的總結。
壓力回彈,在我的想法就是,在下半C時,傾角增加同時,因為轉彎壓邊,壓力會隨之增加,產生的反作用力增加後,在增加到最大時,不要抵抗,讓這反作用力把雙腳推回來進行換邊轉彎,如果這時把雙腳再積極一點順這個作用力收縮回來,就能利用這反作用力收縮得更快,這大概是我認為你們說的壓力回彈。但我認為這反作用力就反作用力,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積極主動把雙腳收回來,才可能利用到這反作用力,那還不如想辦法把這雙腳收縮的動作練出來才是最先決條件,想靠反作用力推回雙腳,自己的雙腳又不積極收回來,而要積極收回來又跟基本站姿的正確性有很大的關係,在這些都不行下,想要利用到壓力回彈,那無遺是個鑽牛角尖的坑。練半天,如果姿勢動作不對,就算真體會到也是假的。B2L2 寫:壓力回彈 = pressure rebound ??
雪板的彎曲反彈 = ski rebound
Yes, your language is lacking.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think is 壓力回彈, how to create 壓力回彈, or it is something that doesn't exist?
I ask for good and smooth short turns. Your 2010年是大彎, 半桶水, Your 2011年的小彎, 半桶水.
norman 寫:壓力回彈,在我的想法就是,在下半C時,傾角增加同時,因為轉彎壓邊,壓力會隨之增加,產生的反作用力增加後,在增加到最大時,不要抵抗,讓這反作用力把雙腳推回來進行換邊轉彎,如果這時把雙腳再積極一點順這個作用力收縮回來,就能利用這反作用力收縮得更快,這大概是我認為你們說的壓力回彈。但我認為這反作用力就反作用力,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積極主動把雙腳收回來,才可能利用到這反作用力,那還不如想辦法把這雙腳收縮的動作練出來才是最先決條件,想靠反作用力推回雙腳,自己的雙腳又不積極收回來,而要積極收回來又跟基本站姿的正確性有很大的關係,在這些都不行下,想要利用到壓力回彈,那無遺是個鑽牛角尖的坑。練半天,如果姿勢動作不對,就算真體會到也是假的。
嗯,我同意你說我的2010及2011是半桶水,不過我不認為我今年的大小彎會是半桶水,只是沒機會拍而已,今年是以下饅頭為主,要拍就要拍我沒信心做到最好的部份,像大小彎我有信心做到,所以我對拍大小彎的慾望不高,如要看就看我在小叮噹拍的就行了,把小叮噹的速度加快四倍及傾角加大一倍,基調一樣,就是我今年前做到的動作了。
所以真想要看我拍大小彎的動作,明年有出門滑,只能二選一,要看整理滑道的大小彎,還是看下饅頭的動作。我應該無法都拍。如果還要看刻滑就只能三選一囉。不過我對拍下饅頭的興趣比較大。![]()
「壓力回彈」這四個字不是我發明的。skier888 寫:It is you who invented "壓力回彈".
who bring it up here firstnorman 寫:「壓力回彈」這四個字不是我發明的。![]()
當你看到或聽到時,都可以提出來討論或分享不是嗎?這是論壇,不是學術研究站。skier888 寫:who bring it up here firstyou have comprehension problem
![]()
BSnorman 寫:當你看到或聽到時,都可以提出來討論或分享不是嗎?這是論壇,不是學術研究站。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Jet turns,這字也不是我發明的,你們沒看過或聽過,也不能因為我第一個第一次在這提起,就說是我發明的吧?
不過,中文新字詞,如果在沒出現前,大家認同這字詞可以取代英文字,這日後改用中文新字詞也不錯呀,有英文無法翻成中文,但也有中文能形容更貼切的字眼,為何不用?
norman 寫:這話題以前討論過,只是基於最近放了基本站姿後,我們再來談談這個,聽說CSIA的教材有教這個,利用壓力回彈可讓自己的轉彎更快,更省力。
OK,我是不相信有壓力回彈這事,利用雪板及雪鞋及動作的特性產生壓力回彈去利用它,我認為這是飄渺的事。我自己都能自主把雙腳收縮起來了,自己收腳轉彎比較快且積極有效率多了。所以我認為去研究如何體會壓力回彈只會鑽牛角尖,造成進步慢而已。
你們有誰相信壓力回彈這等事,而且自己能利用它來轉彎滑雪了?
此話題無關對錯,只是純好奇有幾人相信而已?![]()
聽說是沒錯,所以聽到那位講「壓力回彈」四個字,我照搬過來聊聊討論,這樣還是不算是我發明的呀。skier888 寫:BS
idioticnorman 寫:聽說是沒錯,所以聽到那位講「壓力回彈」四個字,我照搬過來聊聊討論,這樣還是不算是我發明的呀。
不然你想用什麼中文字眼,你說來聽聽好了。
我記得以前我們講的是「反彈」兩個字,那是不是應該用「反彈」兩個字就好了,不過他是從CSIA某段原文(2006年版)引證壓力回彈這個動作。
我是不知是不是資料能不能公開,但我認為他應該是誤解了那段原文的意思了。
單單這一段已經有很多被誤解的概念. CSIA 不是這樣的.norman 寫:壓力回彈,在我的想法就是,在下半C時,傾角增加同時,因為轉彎壓邊,壓力會隨之增加,產生的反作用力增加後,在增加到最大時,不要抵抗,讓這反作用力把雙腳推回來進行換邊轉彎,如果這時把雙腳再積極一點順這個作用力收縮回來,就能利用這反作用力收縮得更快,這大概是我認為你們說的壓力回彈。
你打算每個 turn 積極主動收多少? 開始時不相信有回彈這事, 現在又可能利用到這反作用力, 你是那個鑽牛角尖的人. 為什麼你總是認為你的姿勢動作是對的, 我們的是錯誤的??norman 寫:但我認為這反作用力就反作用力,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積極主動把雙腳收回來,才可能利用到這反作用力,那還不如想辦法把這雙腳收縮的動作練出來才是最先決條件,想靠反作用力推回雙腳,自己的雙腳又不積極收回來,而要積極收回來又跟基本站姿的正確性有很大的關係,在這些都不行下,想要利用到壓力回彈,那無遺是個鑽牛角尖的坑。練半天,如果姿勢動作不對,就算真體會到也是假的。
如果饅頭的基礎在於小彎,小彎的基礎在於大彎, 那你每一件也是半桶水, 你的饅頭能好到哪兒? 每樣也只是四不像.norman 寫:嗯,我同意你說我的2010及2011是半桶水,不過我不認為我今年的大小彎會是半桶水,只是沒機會拍而已,今年是以下饅頭為主,要拍就要拍我沒信心做到最好的部份,像大小彎我有信心做到,所以我對拍大小彎的慾望不高,如要看就看我在小叮噹拍的就行了,把小叮噹的速度加快四倍及傾角加大一倍,基調一樣,就是我今年前做到的動作了。
所以真想要看我拍大小彎的動作,明年有出門滑,只能二選一,要看整理滑道的大小彎,還是看下饅頭的動作。我應該無法都拍。如果還要看刻滑就只能三選一囉。不過我對拍下饅頭的興趣比較大。![]()
我也說過,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B2L2 寫:單單這一段已經有很多被誤解的概念. CSIA 不是這樣的.
你打算每個 turn 積極主動收多少? 開始時不相信有回彈這事, 現在又可能利用到這反作用力, 你是那個鑽牛角尖的人. 為什麼你總是認為你的姿勢動作是對的, 我們的是錯誤的??
如果饅頭的基礎在於小彎,小彎的基礎在於大彎, 那你每一件也是半桶水, 你的饅頭能好到哪兒? 每樣也只是四不像.
it is all in your head and you are wrong. you are too slow without practicenorman 寫:我也說過,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
反作用力算是rebound嗎?在我看來不算耶。因為如果在反作用力增加時,我又用拉提收縮去吸收,那反作用力就會持平,不增也不減,我一樣能積極自主的快速變換方向,而用雙腳去抵抗反作用力才會增加反作用力的壓力,然後再快速收縮釋放壓力,這樣滑法不累嗎?
所以不是積極主動收多少,而是壓力增多少就收多少,這動作的感覺會讓人看起來像是蹲,但不是蹲,慢蹲跟慢收是兩種不同的方向。
我並沒說你們都是錯的,而是有些東西是捷徑,但這兩天我想了一下,也許對我而言是捷徑,對你們可能是沒有用,因為最近我在講的收腳動作,我練熟後,我發現明知不是蹲下的動作,但感覺像蹲下的動作,要不是我自己很清楚這差別,我還真的會搞混了。
半桶水要看你是從哪個角度看,但對我而言那並不重要,因為我上雪場滑的時間很有限,所以半桶水只要能讓我再進一步練更難的動作就行了,要練更難的動作,沒有半桶水也練不出來,我最終是要練最終的動作,就像練全制動練再久也不會變成併腿滑是一樣的道理。但全制動半桶水就可以練併腿滑,而併腿滑練精通了,再回頭做全制動就不是半桶水了,這樣的比喻應該知道我的想法了吧?
所以我的練習進度是有排程的。
你沒看懂我的意思,只有一線之差卻完全不一樣的意思。B2L2 寫:You should go back to understand how skiing actually works. Then you may able to figure out what's wrong in your thinking.
"所以不是積極主動收多少,而是壓力增多少就收多少"
This means your "主動" is 不是真正, this is "被動". In fact, the whole movement and action can't be separated. 你是那個鑽牛角尖的人, keep saying that yours is "主動" and you are doing it such and such good. You cannot understand why people are laughing at you.
Chattering Teeth - YouTubenorman 寫:你沒看懂我的意思,只有一線之差卻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不然你就不會覺得我說的不是真正的主動了,就像我說的拉提跟收縮,一個是拉雙腳向上一個是上身壓向雙腳蹲下。如果你不會我說的真正拉提的動作,你是不可能分得清楚我說的這些差別的,這也是為何我一點也不在你們的嘲笑,我只是靜靜的看你們進步緩慢而已。![]()
我們也只是靜靜的看妳這烏龜在兒童滑雪塲認屎認屁。norman 寫:你沒看懂我的意思,只有一線之差卻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不然你就不會覺得我說的不是真正的主動了,就像我說的拉提跟收縮,一個是拉雙腳向上一個是上身壓向雙腳蹲下。如果你不會我說的真正拉提的動作,你是不可能分得清楚我說的這些差別的,這也是為何我一點也不在你們的嘲笑,我只是靜靜的看你們進步緩慢而已。![]()
你也沒看懂我的意思, "主動/被動", "拉提"/"蹲下", 基本上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in this thread, I'm not talking about "拉提"/"蹲下", 已經說你是那個鑽牛角尖的人.norman 寫:你沒看懂我的意思,只有一線之差卻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不然你就不會覺得我說的不是真正的主動了,就像我說的拉提跟收縮,一個是拉雙腳向上一個是上身壓向雙腳蹲下。如果你不會我說的真正拉提的動作,你是不可能分得清楚我說的這些差別的,這也是為何我一點也不在你們的嘲笑,我只是靜靜的看你們進步緩慢而已。![]()
這是因為你們把技術看得太複雜,訣竅、竅門是單純而直接的,但是單純不代表簡單,但也不代表複雜,就在於通而己。B2L2 寫:你也沒看懂我的意思, "主動/被動", "拉提"/"蹲下", 基本上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in this thread, I'm not talking about "拉提"/"蹲下", 已經說你是那個鑽牛角尖的人.
你也說拉提跟收縮是相當簡單的東西, 但你仍然不能解釋清楚, 只繼續認為我們不明白. 每次你不能回答任何問題,你只說我們不明白.
單純而直接但不代表簡單也不代表複雜就在於通而己,但"通即是不通,不通即是通",norman 寫:這是因為你們把技術看得太複雜,訣竅、竅門是單純而直接的,但是單純不代表簡單,但也不代表複雜,就在於通而己。
我已解釋,你說的簡單卻又不夠通時,只能把問題想得更複雜,或你所學的本來就複雜,那自然就是問題了。
有些問題是共通的,當把共通想成不共通,自然也會出現問題,人的思緒本來就複雜,通即是不通,不通即是通,我確實很難解釋的啦。
算了,你當我胡言亂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