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層喔?初看還以為是一整棟,看了一下,1061平方呎,約等於29.82坪,這應該是室內實坪,相當於台灣的45坪。
售價約1700萬,扣掉兩個車位,每個算一百萬,每坪約33萬,這在林口、淡水應該也買的到價格類似的。如果把稅金因素考慮進去,乘以系數2,一坪要66萬,台北的新大樓也差不多這個價格。
版主: norman
只有一層喔?初看還以為是一整棟,看了一下,1061平方呎,約等於29.82坪,這應該是室內實坪,相當於台灣的45坪。
我只是比較租金。租金可以反應一般人的購買力。這個扣掉稅最起碼可以租 $2500,在臺灣租的到$1000嗎lelo 寫:只有一層喔?初看還以為是一整棟,看了一下,1061平方呎,約等於29.82坪,這應該是室內實坪,相當於台灣的45坪。
售價約1700萬,扣掉兩個車位,每個算一百萬,每坪約33萬,這在林口、淡水應該也買的到價格類似的。如果把稅金因素考慮進去,乘以系數2,一坪要66萬,台北的新大樓也差不多這個價格。
台灣的租金跟薪資水準有關,這一點沒辦法。一般投資者多是賺房價上漲的差額,租金收益只是零頭。skier888 寫:我只是比較租金。租金可以反應一般人的購買力。這個扣掉稅最起碼可以租 $2500,在臺灣租的到$1000嗎美國的稅是可以互抵的,所以沒你想的高。這個房子是在精華地帶,離 Apple, Google, Intel, Yahoo 總部不到 10分鐘。臺北的房子脫手也沒那麽容易。
生活機能是指,走路、搭車、買東西都很近,是非常近,近到連走路都懶得走也要騎摩托車。鬧區好幾個,夜市幾十個,便利超商、速食店數百個...等,我家附近方圓200公尺至少有幾十家便利商店,有夠誇張。skier888 寫:現實如果你有房子,要脫手並不是那麽容易。那些老舊的公寓有誰要買除了傑運外,臺北有什麽生活機能其他大城市沒有
現在臺灣的利息大概是2左右吧。等利息升到4時,房價不跌才怪。美國現在15年的利息都要4以上。我家有房子,我也希望房價居高不下。
這點我認同。台灣實施容積率實在很爛要求四成空地,多大的坪數只能建多少的容積,這是造成公設比貴又浪費空間。一般標準容積率算法,例如我現在有一樓透天四樓的老樓房,要重蓋的話,只能蓋六成地坪面積,四成是用來當公設,且只能蓋三樓高,我何苦呀?所以很多老房子不想重蓋或合拼蓋配合都更。skier888 寫:說難聽一點,臺灣的房地產市場是個騙子生存的地方。號稱 60 坪的房子,扣掉雙車位,公設後,可能只有30坪出頭。另外就是去買新大樓時,你只能從銷售公司”釋出“裏的挑,明明有其它空屋,他偏跟你說沒有。太多不正常的地方了。
那只是代表你住的地方環境很亂,很吵,很擠,也有可能有臭味,不是嗎norman 寫:生活機能是指,走路、搭車、買東西都很近,是非常近,近到連走路都懶得走也要騎摩托車。鬧區好幾個,夜市幾十個,便利超商、速食店數百個...等,我家附近方圓200公尺至少有幾十家便利商店,有夠誇張。
這樣說也有道理。skier888 寫:那只是代表你住的地方環境很亂,很吵,很擠,也有可能有臭味,不是嗎![]()
你說的是建蔽率還是容積率norman 寫:
這點我認同。台灣實施容積率實在很爛要求四成空地,多大的坪數只能建多少的容積,這是造成公設比貴又浪費空間。一般標準容積率算法,例如我現在有一樓透天四樓的老樓房,要重蓋的話,只能蓋六成地坪面積,四成是用來當公設,且只能蓋三樓高,我何苦呀?所以很多老房子不想重蓋或合拼蓋配合都更。
例如20坪只能蓋60坪的容積率,也就是最多三層。但又要求要有公設比30%,最多蓋4.5層。
所以容積率是害房價漲這麼兇的元兇之一,近年來又在考慮把容積率提高,講到這就我呸勒。
應該是在說他家,隔一條馬路正對面就是捷運站。skier888 寫:你說的是建蔽率還是容積率
房價漲的原兇應該是捷運吧,捷運其實也不用蓋了,只要放個風聲說要蓋捷運,房價就漲了,不是嗎台灣其實只要把捷運規劃到每個角落,不出幾年,人人都跟巴菲特一樣有錢
![]()
我說的容積率。skier888 寫:你說的是建蔽率還是容積率
房價漲的原兇應該是捷運吧,捷運其實也不用蓋了,只要放個風聲說要蓋捷運,房價就漲了,不是嗎台灣其實只要把捷運規劃到每個角落,不出幾年,人人都跟巴菲特一樣有錢
![]()
不太一樣,我的是貸款買來的,希望退休前能還清貸款 ....norman 寫:你比我更近吧?你在捷運正上面耶,都不用過馬路,只是你我走近捷運站應該差不多一樣的距離。![]()
喔,不過不太能這樣比,我家在這住超過四十年了,誰知道將近四十年後,對面會出現捷運站。lelo 寫:不太一樣,我的是貸款買來的,希望退休前能還清貸款 ....
我住的這一棟並不在捷運正上方,我們社區只有 A 棟在捷運上面,是有聽過他們那邊有點影響,好像請捷運局改善後,就沒再聽說了!norman 寫: 不過我好奇問一下,捷運跟大樓共構,對居住品質會有影響嗎?
我家這附近一堆老房子被捷運震的影響蠻大的。
可能你們 灣區 那裏生活豐富多采多姿! 我這裡 華府地區 已經算是活動多且不錯的地方了! 但仍然令我覺得真是: 好山好水好無聊!skier888 寫:現實如果你有房子,要脫手並不是那麽容易。那些老舊的公寓有誰要買除了傑運外,臺北有什麽生活機能其他大城市沒有
現在臺灣的利息大概是2左右吧。等利息升到4時,房價不跌才怪。美國現在15年的利息都要4以上。我家有房子,我也希望房價居高不下。
是的! 許多比較老的大樓會有漏水的問題! 現在比較新的大樓水管的管線和防水都做的很好了!skier888 寫:鋼筋水泥要保養哦。漏水就是一個問題,要整新也不容易,臺灣的房子幾年外表就髒了。即使是很貴的豪華住宅也是一樣。很少人願意花錢訂時整理。
美國現在也開始有類似的問題出現! 在美國陽台及車庫本來不應該算入! 但是我發現開始有少數的賣方廣告不實! 他們將那些算入來誤導! 1800尺 的房子寫成了 2300 尺來騙人!skier888 寫:說難聽一點,臺灣的房地產市場是個騙子生存的地方。號稱 60 坪的房子,扣掉雙車位,公設後,可能只有30坪出頭。另外就是去買新大樓時,你只能從銷售公司”釋出“裏的挑,明明有其它空屋,他偏跟你說沒有。太多不正常的地方了。
lelo 你無法理解美國的房子說有多爛就有多爛! 完全是紙糊的! 蓋一棟房子不用幾天就完成了! (堆積木和紙糊) 風一吹就垮! 一不小心著火五分鐘就燒光一棟房子! 暴風雨低窪地區水一泡房子就發霉! 老房子白蟻一不小心就吃光房子! 屋內萬一漏水一不小心就一蹋糊塗! 他們喜歡蓋積木紙糊屋因為速度快所以省人工錢!lelo 寫:台灣的房子要要防地震、防颱風、防淹水(水泡過後不能壞),用鋼筋水泥有實用上的原因。加上早年生活比較艱困一點,外表跟歐美是不能比的。
保養費是還好,我老家四十幾年的四樓老公寓,因為漏水修過一次,花了二十萬。還有一次因為水管阻塞,改為外接明管(從公寓外牆拉水管),此外住了三十年,就沒其他大筆維修費了!
美國人對木造房子好像有一種偏執,像美國的龍捲風帶,每次看到被夷平後的景象,我都搞不清楚美國人為什麼不蓋鋼筋水泥房,鋼筋水泥房防颱風可以,防龍捲風應該沒問題吧?
但是美國房東的保養房子的成本比台灣房東要高出很多!skier888 寫:我只是比較租金。租金可以反應一般人的購買力。這個扣掉稅最起碼可以租 $2500,在臺灣租的到$1000嗎美國的稅是可以互抵的,所以沒你想的高。這個房子是在精華地帶,離 Apple, Google, Intel, Yahoo 總部不到 10分鐘。臺北的房子脫手也沒那麽容易。
上海租金超級好! 但大陸買房只有買 70 年使用權而已! 沒有所有權!lelo 寫:台灣的租金跟薪資水準有關,這一點沒辦法。一般投資者多是賺房價上漲的差額,租金收益只是零頭。
如果要買房收租金當投資的話,台北不是個好地方。我可能會比較推薦上海,我家在上海就也有投資房子。
我也非常喜歡我住的內湖成功路四段五段這裡! 生活機能超級好! 所有事情都在幾步路的範圍之內! 另外加上台北唯一的兩個湖也在走路幾分鐘之內!norman 寫:生活機能是指,走路、搭車、買東西都很近,是非常近,近到連走路都懶得走也要騎摩托車。鬧區好幾個,夜市幾十個,便利超商、速食店數百個...等,我家附近方圓200公尺至少有幾十家便利商店,有夠誇張。
這點我認同。台灣實施容積率實在很爛要求四成空地,多大的坪數只能建多少的容積,這是造成公設比貴又浪費空間。一般標準容積率算法,例如我現在有一樓透天四樓的老樓房,要重蓋的話,只能蓋六成地坪面積,四成是用來當公設,且只能蓋三樓高,我何苦呀?所以很多老房子不想重蓋或合拼蓋配合都更。
例如20坪只能蓋60坪的容積率,也就是最多三層。但又要求要有公設比30%,最多蓋4.5層。
所以容積率是害房價漲這麼兇的元兇之一,近年來又在考慮把容積率提高,講到這就我呸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