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側傾贏得冠軍
發表於 : 週三 6月 17, 2009 4:39 pm
原文:http://www.youcanski.com/en/coaching/incline-to-win.htm
翻出來方便大家閱讀,其實翻成中文後我還是看不很懂,所以請大家對照一下原文,並請有錯誤指正一下 ...
===============================================
全程刻滑的大迴轉,已經成為近二十年來選手跟教練的終極目標。要如何做出刻滑已成為一項普遍的常識,即選手須利用一連串稱為edging 的基本技術,來轉動雪板立刃。以前使用較長較直雪板的選手,主要使用折膝(knee angulation)跟折股(hip angulation)的技術,在轉彎中讓鋼邊立刃。現代的滑雪技術則使用較短及有較多切邊弧(side cut)的雪板,創造出全然不同的立刃技術 – 側傾(inclination)。
那麼什麼是側傾?簡單的說就是滑雪者相對於滑雪方向中線,整個身體的位移或偏移。如下圖作者的示範。


[圖一]
黃線描繪出在轉彎開始的階段,要做出有效的側傾,身體跟四肢所須的位置。
- 身體外側呈一直線,
- 外側腿伸直,肩膀與臀部互相平行,並與雪板呈直角(注意疊加在照片上的平行線)。
如圖一所見的,滑雪者的身體骨架以完美方式排列,使關節有最少的應力。
正確做出的側傾不同於”山傾”(learning in),山傾通常是指在轉彎時太早將太多重量施加在內側雪板上,這在教練及選手眼中,被視為是個拙劣的技術錯誤。如圖二中的作者,當側傾時讓肩膀跟臀部一起移動。

[圖二]
一旦肩膀開始傾斜且移到臀部前面,選手就會停止傾斜並開始側滑。但若讓肩膀放在臀部後面,或小心的試著讓肩膀在轉彎開始的第一部份,與坡面呈平行,都會造成過渡的反弓(angulation),即是所謂的”卡住的姿勢”(locked position)。
在現代大迴轉技術裏,雪板鋼邊的角度,通常磨成能讓外側腳伸直,並只需要最少的或全無折膝動作,如圖三所示。圖中是芬蘭的Kalle Pallander以及瑞典的Frederik Niberg,在2005年12月科羅拉多Beaver Creek舉辦的世界杯大迴轉的比賽照片。

[圖三]
以正確時序精準做出來的側傾,是需要多年才能掌握的藝術。要了解為何這會成為現代滑雪技術的基礎,我們可以來檢視一下過旗門時刻滑的基本原理。比賽選手如果能在賽道以緊密的路線,做出乾淨的刻滑,就能有更快的速度。整個過程的物理原理也很簡單 --- 比賽選手以最可能緊密的路線轉彎,會讓身體質量在整個過程有較筆直的路線。這已在現代滑雪時代,由公認最有效率的滑雪選手清楚證明。圖四是澳地利的Hermann Maier,在2005年科羅拉多Beaver Creek世界杯,通過大迴轉賽道的照片。

[圖四]
選手及教練一般都會同意,較大的立刃角度,能提供較多的抓地力。但是在轉彎的開始階段,如果立刃角度過大,會造成”鋼邊卡住”(edge lock),這會拖慢速度。正確做出的側傾,能讓Hermann Maier(圖四)在轉彎的前半部,可以有較大的立刃角度,而不至於卡住鋼邊拖慢速度。Maier使用如下述的基本技術,來做出最有效率的側傾,這些基本技術也出現在從J3到國家隊的所有滑雪選手身上。
伸直
伸直外側腳是正確側傾跟位移的基本,如圖三Maier所示。
伸直”新的”外側腳,這在前一個轉彎結束時還是彎曲的腳,是做出有效率側傾的關鍵。當腿伸直後,如圖1-3所示,臀部跟膝關節都不會被”卡住”。
映射
映射是身體重心往下個轉彎方向的移動。如圖三Maier在紅色及藍色旗門之間,清楚的展示出這種動作。當雪板在身下移動時,選手的上半身跟臀部往前越過雪板做出映射。這也可以描述為凌越動作,就是當雪板在身下橫移時,身體的重心越過雪板。
要正確的做出現代滑雪技術動作,伸直跟映射是不可分離的。這兩種動作讓選手的重心,在轉彎開始的階段,可以往前及往內移動。伸直及映射的結合,讓Maier可以以正確的側傾姿勢,即肩膀與臀部互相平行,並伸直外側腿(見藍色旗門上方的三格照片)進入新的轉彎。正確的執行伸直及映射動作,可以有效率的重定圓心(re-centering)。
在圓弧間重定圓心
在側傾的開始階段之前,有必要做出重平衡或重定圓心的動作,以讓”新”外側雪板的板頭有足夠壓力。無論在轉換階段使用那種形勢的動作,重定圓心都是有必要的。當在圖三第一個藍色旗門跟紅色旗門之間的轉換狀態,Maier使用純粹的down-unweighting(腿部的收縮),在下一個藍色旗門之前則稍微挺直一點。選手在兩個轉彎開始側傾的時候,對外側雪板施以足夠的立刃壓力(見紅色旗門上方三格照片,及最後一個藍色旗門,上方三格照片)。下圖由作者演示的照片較易觀察重定圓心的動作,這是由側面拍攝的(圖四)。

在第二格照片裏,當鋼邊從上一個轉彎被釋放時,作者是平衡在雪板尾端之上。此時兩支雪板的前端都在空中,但在幾分之一秒內,作者已重定圓心(第三格照片)。外側腳已經伸直且外側雪板已重新吃刃。在最後一格照片裏,可以由雪板的彎曲,明顯的看出施加在板頭的壓力。
動態反弓(Dynamic Angulation)
反弓或是”反折臀部”,如圖三Pallander跟Nyberg在轉彎的最後階段所演示的,通常被視為一種立刃動作,反弓在實際上,正是在讚美側傾。當離心力在轉彎的第二部份建立時,反弓用來維持抓地力。但除非在開始階段以適當的側傾產生初始立刃角度,否則反弓無法正確有效率的做出來。在從一個有力的轉彎結束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腿保持伸直,直到轉彎結束。現代滑雪的趨勢是使用較少的反弓及較明顯的側傾,這可在Maier的滑法看出(圖三,在最後那個藍旗門那格)。值得一提的是,反弓在現代滑雪技術裏,是由軀幹輕微伸直的動作產生,造成滑雪者的肩膀呈水平平行姿勢。大抵來講,明顯的髖關節反弓已經不再需要。反弓的程度則視速度跟轉彎半徑而定。
上面所述的現代滑雪新趨勢,必須反應在年輕運動員的教學上。許多年輕人仍使用太多折股動作,以靜態或”卡住”的姿勢滑雪。大抵來講,卡住的姿勢,通常是教練要求選手肩膀放平,以改正山傾的問題時,不經意產生的。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雖然這可以矯正山傾的問題,但卻會發展出跟快速動態滑雪不一致的動作模式。實際上,一些山傾的現像,通常是出現在運動員開始學習側傾的階段。通常”山傾”是平衡不足造成的,這會妨礙做出正確映射及重定圓心動作。最佳的補救方法是回到基本動作,發展上述提及的平衡技巧及感知能力,以便能有效的使用現代滑雪的關鍵元素 --- 側傾。
翻出來方便大家閱讀,其實翻成中文後我還是看不很懂,所以請大家對照一下原文,並請有錯誤指正一下 ...
===============================================
全程刻滑的大迴轉,已經成為近二十年來選手跟教練的終極目標。要如何做出刻滑已成為一項普遍的常識,即選手須利用一連串稱為edging 的基本技術,來轉動雪板立刃。以前使用較長較直雪板的選手,主要使用折膝(knee angulation)跟折股(hip angulation)的技術,在轉彎中讓鋼邊立刃。現代的滑雪技術則使用較短及有較多切邊弧(side cut)的雪板,創造出全然不同的立刃技術 – 側傾(inclination)。
那麼什麼是側傾?簡單的說就是滑雪者相對於滑雪方向中線,整個身體的位移或偏移。如下圖作者的示範。


[圖一]
黃線描繪出在轉彎開始的階段,要做出有效的側傾,身體跟四肢所須的位置。
- 身體外側呈一直線,
- 外側腿伸直,肩膀與臀部互相平行,並與雪板呈直角(注意疊加在照片上的平行線)。
如圖一所見的,滑雪者的身體骨架以完美方式排列,使關節有最少的應力。
正確做出的側傾不同於”山傾”(learning in),山傾通常是指在轉彎時太早將太多重量施加在內側雪板上,這在教練及選手眼中,被視為是個拙劣的技術錯誤。如圖二中的作者,當側傾時讓肩膀跟臀部一起移動。

[圖二]
一旦肩膀開始傾斜且移到臀部前面,選手就會停止傾斜並開始側滑。但若讓肩膀放在臀部後面,或小心的試著讓肩膀在轉彎開始的第一部份,與坡面呈平行,都會造成過渡的反弓(angulation),即是所謂的”卡住的姿勢”(locked position)。
在現代大迴轉技術裏,雪板鋼邊的角度,通常磨成能讓外側腳伸直,並只需要最少的或全無折膝動作,如圖三所示。圖中是芬蘭的Kalle Pallander以及瑞典的Frederik Niberg,在2005年12月科羅拉多Beaver Creek舉辦的世界杯大迴轉的比賽照片。

[圖三]
以正確時序精準做出來的側傾,是需要多年才能掌握的藝術。要了解為何這會成為現代滑雪技術的基礎,我們可以來檢視一下過旗門時刻滑的基本原理。比賽選手如果能在賽道以緊密的路線,做出乾淨的刻滑,就能有更快的速度。整個過程的物理原理也很簡單 --- 比賽選手以最可能緊密的路線轉彎,會讓身體質量在整個過程有較筆直的路線。這已在現代滑雪時代,由公認最有效率的滑雪選手清楚證明。圖四是澳地利的Hermann Maier,在2005年科羅拉多Beaver Creek世界杯,通過大迴轉賽道的照片。

[圖四]
選手及教練一般都會同意,較大的立刃角度,能提供較多的抓地力。但是在轉彎的開始階段,如果立刃角度過大,會造成”鋼邊卡住”(edge lock),這會拖慢速度。正確做出的側傾,能讓Hermann Maier(圖四)在轉彎的前半部,可以有較大的立刃角度,而不至於卡住鋼邊拖慢速度。Maier使用如下述的基本技術,來做出最有效率的側傾,這些基本技術也出現在從J3到國家隊的所有滑雪選手身上。
伸直
伸直外側腳是正確側傾跟位移的基本,如圖三Maier所示。
伸直”新的”外側腳,這在前一個轉彎結束時還是彎曲的腳,是做出有效率側傾的關鍵。當腿伸直後,如圖1-3所示,臀部跟膝關節都不會被”卡住”。
映射
映射是身體重心往下個轉彎方向的移動。如圖三Maier在紅色及藍色旗門之間,清楚的展示出這種動作。當雪板在身下移動時,選手的上半身跟臀部往前越過雪板做出映射。這也可以描述為凌越動作,就是當雪板在身下橫移時,身體的重心越過雪板。
要正確的做出現代滑雪技術動作,伸直跟映射是不可分離的。這兩種動作讓選手的重心,在轉彎開始的階段,可以往前及往內移動。伸直及映射的結合,讓Maier可以以正確的側傾姿勢,即肩膀與臀部互相平行,並伸直外側腿(見藍色旗門上方的三格照片)進入新的轉彎。正確的執行伸直及映射動作,可以有效率的重定圓心(re-centering)。
在圓弧間重定圓心
在側傾的開始階段之前,有必要做出重平衡或重定圓心的動作,以讓”新”外側雪板的板頭有足夠壓力。無論在轉換階段使用那種形勢的動作,重定圓心都是有必要的。當在圖三第一個藍色旗門跟紅色旗門之間的轉換狀態,Maier使用純粹的down-unweighting(腿部的收縮),在下一個藍色旗門之前則稍微挺直一點。選手在兩個轉彎開始側傾的時候,對外側雪板施以足夠的立刃壓力(見紅色旗門上方三格照片,及最後一個藍色旗門,上方三格照片)。下圖由作者演示的照片較易觀察重定圓心的動作,這是由側面拍攝的(圖四)。

在第二格照片裏,當鋼邊從上一個轉彎被釋放時,作者是平衡在雪板尾端之上。此時兩支雪板的前端都在空中,但在幾分之一秒內,作者已重定圓心(第三格照片)。外側腳已經伸直且外側雪板已重新吃刃。在最後一格照片裏,可以由雪板的彎曲,明顯的看出施加在板頭的壓力。
動態反弓(Dynamic Angulation)
反弓或是”反折臀部”,如圖三Pallander跟Nyberg在轉彎的最後階段所演示的,通常被視為一種立刃動作,反弓在實際上,正是在讚美側傾。當離心力在轉彎的第二部份建立時,反弓用來維持抓地力。但除非在開始階段以適當的側傾產生初始立刃角度,否則反弓無法正確有效率的做出來。在從一個有力的轉彎結束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腿保持伸直,直到轉彎結束。現代滑雪的趨勢是使用較少的反弓及較明顯的側傾,這可在Maier的滑法看出(圖三,在最後那個藍旗門那格)。值得一提的是,反弓在現代滑雪技術裏,是由軀幹輕微伸直的動作產生,造成滑雪者的肩膀呈水平平行姿勢。大抵來講,明顯的髖關節反弓已經不再需要。反弓的程度則視速度跟轉彎半徑而定。
上面所述的現代滑雪新趨勢,必須反應在年輕運動員的教學上。許多年輕人仍使用太多折股動作,以靜態或”卡住”的姿勢滑雪。大抵來講,卡住的姿勢,通常是教練要求選手肩膀放平,以改正山傾的問題時,不經意產生的。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雖然這可以矯正山傾的問題,但卻會發展出跟快速動態滑雪不一致的動作模式。實際上,一些山傾的現像,通常是出現在運動員開始學習側傾的階段。通常”山傾”是平衡不足造成的,這會妨礙做出正確映射及重定圓心動作。最佳的補救方法是回到基本動作,發展上述提及的平衡技巧及感知能力,以便能有效的使用現代滑雪的關鍵元素 --- 側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