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4 頁)
#1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14, 2010 8:37 pm
由 norman
最近忙爆了,想到今年不但無法出門滑雪,再過三個月後我連練習溜冰鞋直排輪的時間可能也沒有了,所以只好找到空檔趕快練,總時數才20小時只剩8個小時應該不難吧(好無力感)。:keroro (5):
這次是最後一次拍傳統溜冰鞋的影片了,因為我已練完成,本以為只要2小時就夠了,想不到花了3小時才算真正完成,至於要練到超熟變成自然反應,等未來吧。:w0290:
這次我連教如何練的順序也都一起拍好了,只是這篇我僅分享我的傳統溜冰鞋練完功的成果影片,其他的等直排輪完功拍完後再一併慢慢剪輯囉。
影片裏只有4個重點,
1. 連續轉彎雙腳完全平行轉彎。
2. 蹲低轉彎最簡單,站高轉彎才難,因為平衡要求比較高。
3. 我的方式完全可在平地練就行了,這下斜坡的影片是練完功後第一次滑就順便拍,是怕有人覺得沒滑斜坡不算,或是覺得一定要有斜坡才能練習動作,這是錯誤的迷思。
4. 最後就是要在無風或順風下重心比例5/5的高站姿下,連續轉彎30個以上無誤才叫完成。
這個我本來不確定傳統溜冰鞋是不是能達到5/5站,結果最後想不到2小時一樣可以練成,而且確定是可以達到的,所以5/5站是很重要的,達到正確的5/5站絕對可以當作一個指標性動作,而我在練第3小時才由矮低站姿轉進成優雅的高站姿。:w0281:
下面就是我練傳統溜冰鞋總時數5小時完功的成果。:cf (53):
傳統溜冰鞋溜法練習完功 on Yahoo! Video
[media]
http://video.yahoo.com/watch/8382199/22439618 [/media]
#2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15, 2010 12:24 am
由 lelo
這是扭,不是滑 S turn!
不過我在舊家那邊的練習場,找不到人幫我拍影片,
我在新家附近找看看!
#3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15, 2010 7:44 am
由 norman
lelo 寫: 這是扭,不是滑 S turn!
不過我在舊家那邊的練習場,找不到人幫我拍影片,
我在新家附近找看看!
傳統溜冰鞋練的重點跟直排輪不一樣,你要覺得不算扭,我只要把動作放慢放輕,彎放大三倍就行了。你要試一下練傳統溜冰鞋,就知這動作有多難了,而且我的8個輪子是石輪,那個一般人光用滑走就會打滑了,而影片中我可是沒打滑的現象,完全是順著輪邊走的。
另外我也有拍大彎,只是斜坡彎還沒彎完就停住了,而平地我是拍練習的重點,所以就沒有貼出來,改天就看得到了。
我是用相機腳架架起來然後拍的,回來再把不必要的影片剪掉就行了,也許你可以考慮用腳架,或是改天找我幫你拍囉,只是要找時間一下囉,再過三個月後,我就真的沒時間出門了。
#4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16, 2010 1:08 am
由 taichiskiing
norman 寫: 最近忙爆了,想到今年不但無法出門滑雪,再過三個月後我連練習溜冰鞋直排輪的時間可能也沒有了,所以只好找到空檔趕快練,總時數才20小時只剩8個小時應該不難吧(好無力感)。:keroro (5):
這次是最後一次拍傳統溜冰鞋的影片了,因為我已練完成,本以為只要2小時就夠了,想不到花了3小時才算真正完成,至於要練到超熟變成自然反應,等未來吧。:w0290:
這次我連教如何練的順序也都一起拍好了,只是這篇我僅分享我的傳統溜冰鞋練完功的成果影片,其他的等直排輪完功拍完後再一併慢慢剪輯囉。
影片裏只有4個重點,
1. 連續轉彎雙腳完全平行轉彎。
2. 蹲低轉彎最簡單,站高轉彎才難,因為平衡要求比較高。
3. 我的方式完全可在平地練就行了,這下斜坡的影片是練完功後第一次滑就順便拍,是怕有人覺得沒滑斜坡不算,或是覺得一定要有斜坡才能練習動作,這是錯誤的迷思。
4. 最後就是要在無風或順風下重心比例5/5的高站姿下,連續轉彎30個以上無誤才叫完成。
這個我本來不確定傳統溜冰鞋是不是能達到5/5站,結果最後想不到2小時一樣可以練成,而且確定是可以達到的,所以5/5站是很重要的,達到正確的5/5站絕對可以當作一個指標性動作,而我在練第3小時才由矮低站姿轉進成優雅的高站姿。:w0281:
下面就是我練傳統溜冰鞋總時數5小時完功的成果。:cf (53):
傳統溜冰鞋溜法練習完功 on Yahoo! Video
不錯,不錯,你要是能把直排輪也滑成這個樣子,你的技術就趕上你自己所說的。
:)
IS
#5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16, 2010 8:47 pm
由 norman
taichiskiing 寫: 不錯,不錯,你要是能把直排輪也滑成這個樣子,你的技術就趕上你自己所說的。
:)
IS
謝謝。
之前有提過,直排輪應該只再練1小時就足夠了,但還沒練還不知道,等練完功後再看看花了多少時間。
不過我離當初說的練滿20小時還有5小時,所以多練熟一點可能會更好,只可惜今年是無法出去滑雪拍片回來嚇人了。
#6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日 10月 17, 2010 2:31 am
由 taichiskiing
norman 寫: 謝謝。
之前有提過,直排輪應該只再練1小時就足夠了,但還沒練還不知道,等練完功後再看看花了多少時間。
直排輪跟傳統溜冰鞋的的滑法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因其“腳印”—與地面的接觸點—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平衡韻律/rhythm 和時效/timing‧傳統溜冰鞋的腳印是方的,就像一個寬、短的雪板,比較穩,所以你“折股”做的不錯,“扭”的動作/韻律和時效都很正確,所反影的 S-turn 也很平穩,很有進步,還是以前就會?不過,要做直排輪滑雪,你還差個左右“倒”/tipping 的動作‧直排輪的腳印是線形,站上去有點像站高橋一樣,所以你還需要練習平衡在左右“倒”/tipping上,而穿傳統溜冰鞋你是很難練習這個動作的。
不過我離當初說的練滿20小時還有5小時,所以多練熟一點可能會更好,只可惜今年是無法出去滑雪拍片回來嚇人了。
你不需要用“倒”/tipping 來轉彎/滑,但是你要是不會“倒”/tipping 的話,你的轉彎/滑是不會嚇到人的。
:)
IS
#7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日 10月 17, 2010 9:43 am
由 norman
taichiskiing 寫: 直排輪跟傳統溜冰鞋的的滑法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因其“腳印”—與地面的接觸點—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平衡韻律/rhythm 和時效/timing‧傳統溜冰鞋的腳印是方的,就像一個寬、短的雪板,比較穩,所以你“折股”做的不錯,“扭”的動作/韻律和時效都很正確,所反影的 S-turn 也很平穩,很有進步,還是以前就會?不過,要做直排輪滑雪,你還差個左右“倒”/tipping 的動作‧直排輪的腳印是線形,站上去有點像站高橋一樣,所以你還需要練習平衡在左右“倒”/tipping上,而穿傳統溜冰鞋你是很難練習這個動作的。
你不需要用“倒”/tipping 來轉彎/滑,但是你要是不會“倒”/tipping 的話,你的轉彎/滑是不會嚇到人的。
:)
IS
是的,滑法都是一樣的,所以直排輪對我而言已不是問題了。:20070220210945:
傳統溜冰鞋練的重點有兩點,這兩點用直排輪來練就不太好練成,但用溜冰鞋來練,卻是有很大的加成作用。
1. 溜冰鞋是四個輪子的,所以要讓每個轉彎都能「同時」由一邊傾向另一邊,這點跟雪板比較像,壓力有「同時」適時適量壓在輪邊,這點跟雪板上同時傾壓是一樣的,這點在直排輪上就比較不那麼好練了,只是溜冰鞋有壓力支桿關結,所以我無法同時立輪起來而已,但壓力變化跟輪彎卻比雪板靈敏太多,所以要控制到剛好的壓力是比雪板跟直排輪的難度還要高。
2. 溜冰鞋的內側前輪剛好在大姆指後方那塊腳掌前半截下,所以在轉彎時,壓力沒有正確壓在這個位置上,是轉不太動的,所以這個可以修正站姿重心搖晃的問題,至於練到後來,也是一樣要內/外側兩個輪子的壓力要一樣才行,這也是比直排輪最容易改善的優點,所以練穩後,就會發現我的影片中的重心是隨時保持置中的。
這也是為何我中途要換以傳統溜冰鞋來練,主要就是為了能加快修正這兩點的動作問題,這比用直排輪來修正的速度還快太多了。這個動作練起來後,我應該能確定我能在中型饅頭快速走直線下山,因為轉彎變化雪板沒有像傳統溜冰鞋那麼快,即然快的沒問題,那種慢的也不會差到哪裏了。
而接下來還要練直排輪,主要是就是為了在「傾」這個動作再加強些,因為直排輪轉彎的半徑比較接近雪板,如果以半徑來比較的話,長雪板的半徑最大,傳統溜冰鞋最小,所以我才會兩種都練,只要知道這兩種的互補差異,就能模擬出雪板的感覺跟動作時效了。
至於我以前會不會,我在想通前是不會,後來我想通及練通後,即使動作還未正確,但知識已正確,那自然就不會防礙我進步的速度了,反而能直練核心正確技術,這種進步方法才是最快的,都沒有走偏誤差就差很多時間了。
ps.您的眼力果然夠高,這種動作沒幾個人看得懂,最多只會看雙腳溜冰鞋在轉彎有沒有完全平行連續轉彎而已。
#8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8, 2010 1:11 am
由 taichiskiing
norman 寫: 是的,滑法都是一樣的,所以直排輪對我而言已不是問題了。:20070220210945:
傳統溜冰鞋練的重點有兩點,這兩點用直排輪來練就不太好練成,但用溜冰鞋來練,卻是有很大的加成作用。
1. 溜冰鞋是四個輪子的,所以要讓每個轉彎都能「同時」由一邊傾向另一邊,這點跟雪板比較像,壓力有「同時」適時適量壓在輪邊,這點跟雪板上同時傾壓是一樣的,這點在直排輪上就比較不那麼好練了,只是溜冰鞋有壓力支桿關結,所以我無法同時立輪起來而已,但壓力變化跟輪彎卻比雪板靈敏太多,所以要控制到剛好的壓力是比雪板跟直排輪的難度還要高。
難度高並不表示“效率”好;你那八個石輪跟地面有太多接觸,所以你要加強那“忸”的力量才能造成適量的壓邊才能保持平衡跟繼續轉,所以你這裡“難度高”是裝備的問題而不是技術上的問題,其結果就像你騎一輛笨重的腳踏車一樣,比較起來,溜冰鞋像似 mountain bikes 而直排輪似 street bikes。
2. 溜冰鞋的內側前輪剛好在大姆指後方那塊腳掌前半截下,所以在轉彎時,壓力沒有正確壓在這個位置上,是轉不太動的,所以這個可以修正站姿重心搖晃的問題,至於練到後來,也是一樣要內/外側兩個輪子的壓力要一樣才行,這也是比直排輪最容易改善的優點,所以練穩後,就會發現我的影片中的重心是隨時保持置中的。
問題就在你那保持“內/外側兩個輪子的壓力要一樣才行”,要求太高,因為真正的 high performance turning—刻滑—是站在一邊而另外一邊的輪子懸空的,而真正以物理而言,我們只需要內側的兩個輪子就可以轉了,但是這樣滑我們要左右換腳,所以滑溜冰鞋是保持一個橫向/lateral/左右的平衡‧相對的,直排輪滑雪,刻轉,重心壓在前輪(toe-wheel),而一般平行轉彎,重心壓在後輪(feel-wheel),四個輪子一起壓邊轉,比起溜冰鞋的兩個輪子穩而轉的快‧前後移動,滑直排輪不只是保持橫向的平衡而且保持蹤向的平衡,所以練直排輪比較有效率。
這也是為何我中途要換以傳統溜冰鞋來練,主要就是為了能加快修正這兩點的動作問題,這比用直排輪來修正的速度還快太多了。這個動作練起來後,我應該能確定我能在中型饅頭快速走直線下山,因為轉彎變化雪板沒有像傳統溜冰鞋那麼快,即然快的沒問題,那種慢的也不會差到哪裏了。
傳統溜冰鞋跟直排輪就像不同的雪板一樣,各有其風味,不妨兩個都會‧但是以練滑雪“感性”而言,直排輪比較直接‧你今年要是不能出門滑雪的話,到明年還早了,你就慢慢練吧。
:)
IS
#9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8, 2010 7:41 am
由 norman
taichiskiing 寫: 難度高並不表示“效率”好;你那八個石輪跟地面有太多接觸,所以你要加強那“忸”的力量才能造成適量的壓邊才能保持平衡跟繼續轉,所以你這裡“難度高”是裝備的問題而不是技術上的問題,其結果就像你騎一輛笨重的腳踏車一樣,比較起來,溜冰鞋像似 mountain bikes 而直排輪似 street bikes。
沒錯。
taichiskiing 寫: 問題就在你那保持“內/外側兩個輪子的壓力要一樣才行”,要求太高,因為真正的 high performance turning—刻滑—是站在一邊而另外一邊的輪子懸空的,而真正以物理而言,我們只需要內側的兩個輪子就可以轉了,但是這樣滑我們要左右換腳,所以滑溜冰鞋是保持一個橫向/lateral/左右的平衡‧相對的,直排輪滑雪,刻轉,重心壓在前輪(toe-wheel),而一般平行轉彎,重心壓在後輪(feel-wheel),四個輪子一起壓邊轉,比起溜冰鞋的兩個輪子穩而轉的快‧前後移動,滑直排輪不只是保持橫向的平衡而且保持蹤向的平衡,所以練直排輪比較有效率。
要讓外側兩個輪子離地應該極難,因為離地後,會使轉彎半徑更小,因為這溜冰鞋就像四輪滑板是一樣的,只要加壓,板面就會因為活動支桿就傾斜了,所以再要求離地就顯的不太切實際了。
且以溜冰鞋轉動腰部已算是極限了,這種感覺比用直排輪還明顯,練會後可把感覺及運動方向記起來應用在直排輪,很快就能進入狀況了。
昨天我有找時間再去練直排輪1個小時,果然如預測,不用1小時就算完功了,這幾天台北下雨,等路面乾了,我再找時間拍直排輪完功的影片來分享一下,也是一樣是5/5站,以直排輪最大抓地力的傾斜路轉彎,昨天練時,感覺在轉彎時有輕微磨到輪框邊緣了,所以應該算是最大傾角了,要再大,可能得上雪場拍滑雪動作了,我也預估上雪場只要練一天就能完全代入了。
nion (57):
taichiskiing 寫: 傳統溜冰鞋跟直排輪就像不同的雪板一樣,各有其風味,不妨兩個都會‧但是以練滑雪“感性”而言,直排輪比較直接‧你今年要是不能出門滑雪的話,到明年還早了,你就慢慢練吧。
:)
IS
兩種都練真的不錯,只是路人經過總會好奇我一直練轉彎不會太無聊了嗎?
不知等我直排輪再練4小時可以熟練到什麼程度,以後只要出門滑雪前再去練個一兩個小時就行了。
#10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8, 2010 10:28 pm
由 lelo
拍好了 ...
YouTube - inlineskitrain.mpg
VIDEO
norman 兄,開放發言!
#11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8, 2010 11:21 pm
由 norman
#12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19, 2010 6:57 am
由 taichiskiing
norman 寫: 沒錯。
要讓外側兩個輪子離地應該極難,因為離地後,會使轉彎半徑更小,因為這溜冰鞋就像四輪滑板是一樣的,只要加壓,板面就會因為活動支桿就傾斜了,所以再要求離地就顯的不太切實際了。
雖然我本人覺得 Harb Carvers 是“多此一舉”,但是在“旱地滑雪”上還是一付很好的裝備,不同的設計,但是“腳印”卻與你的溜冰鞋相似;你也可以借鏡一下看看他人是怎樣使用他們的輪子,
YouTube - Harb Carvers - Ski Practice
VIDEO
你的滑法沒錯,但是以表現/performance而言,你比起他們來就差了一節。
且以溜冰鞋轉動腰部已算是極限了,這種感覺比用直排輪還明顯,練會後可把感覺及運動方向記起來應用在直排輪,很快就能進入狀況了。
還是要多多〔實際〕練習才行。
昨天我有找時間再去練直排輪1個小時,果然如預測,不用1小時就算完功了,這幾天台北下雨,等路面乾了,我再找時間拍直排輪完功的影片來分享一下,也是一樣是5/5站,以直排輪最大抓地力的傾斜路轉彎,昨天練時,感覺在轉彎時有輕微磨到輪框邊緣了,所以應該算是最大傾角了,要再大,可能得上雪場拍滑雪動作了,我也預估上雪場只要練一天就能完全代入了。
nion (57):
對,以前說過,你要是轉彎陡過一個坡度(我估計是廾五度),你鞋子的外緣會擦到地面,嚴重的話就變成剎車,滑雪上這個叫“boot-out”‧所以直排輪滑雪,坡度有上限的。
兩種都練真的不錯,只是路人經過總會好奇我一直練轉彎不會太無聊了嗎?
不知等我直排輪再練4小時可以熟練到什麼程度,以後只要出門滑雪前再去練個一兩個小時就行了。
好,我們就等著瞧。
:)
IS
#13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19, 2010 11:44 pm
由 norman
taichiskiing 寫: 雖然我本人覺得 Harb Carvers 是“多此一舉”,但是在“旱地滑雪”上還是一付很好的裝備,不同的設計,但是“腳印”卻與你的溜冰鞋相似;你也可以借鏡一下看看他人是怎樣使用他們的輪子,
YouTube - Harb Carvers - Ski Practice
你的滑法沒錯,但是以表現/performance而言,你比起他們來就差了一節。
我用講的您沒看懂,我把兩者剪下來比較給您看,總之您不相信我能這樣傾/倒是傳統溜冰鞋所能做到的極限,等看我的直排輪的傾/倒的極限,您就會有概念了。
taichiskiing 寫: 對,以前說過,你要是轉彎陡過一個坡度(我估計是廾五度),你鞋子的外緣會擦到地面,嚴重的話就變成剎車,滑雪上這個叫“boot-out”‧所以直排輪滑雪,坡度有上限的。
好,我們就等著瞧。
:)
IS
這個我不清楚,我使用的是80mm的輪子,我不確定是磨到輪子的鋁合金框架,還是鞋底邊緣,要等我拍了才知道,但應該如您說的,磨到鞋底邊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值的一提的是,我說的磨到是在平地滑兩腳就能同時磨到底了,所以我才會說傾的角度是直排輪的極限了,所以要是在有斜坡的地方,可能隨便彎都能磨到底,不過我還沒試過,我也不確定,等拍片時再順便去拍段斜坡的動作就知道了。
#14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20, 2010 12:32 am
由 lelo
norman 寫:
這個我不清楚,我使用的是80mm的輪子,我不確定是磨到輪子的鋁合金框架,還是鞋底邊緣,要等我拍了才知道,但應該如您說的,磨到鞋底邊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值的一提的是,我說的磨到是在平地滑兩腳就能同時磨到底了,所以我才會說傾的角度是直排輪的極限了,所以要是在有斜坡的地方,可能隨便彎都能磨到底,不過我還沒試過,我也不確定,等拍片時再順便去拍段斜坡的動作就知道了。
norman 兄還是不要亂講,人家這種競賽級的,腿傾斜的角度恐怕都還沒超過 45 度,你就磨到鞋底了?
YouTube - Inline Alpine Slalom - Gabriela (CZE)
VIDEO
#15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20, 2010 3:53 am
由 taichiskiing
norman 寫: 我用講的您沒看懂,我把兩者剪下來比較給您看,總之您不相信我能這樣傾/倒是傳統溜冰鞋所能做到的極限,等看我的直排輪的傾/倒的極限,您就會有概念了。
你想想我的“平板原理”在講什麼吧!問題不是外側輪子離不離地,而是在你能不能壓邊‧你要是有“概念”的話,你就應該可以做‧
我們“等著瞧”‧:)
這個我不清楚,我使用的是80mm的輪子,我不確定是磨到輪子的鋁合金框架,還是鞋底邊緣,要等我拍了才知道,但應該如您說的,磨到鞋底邊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值的一提的是,我說的磨到是在平地滑兩腳就能同時磨到底了,所以我才會說傾的角度是直排輪的極限了,所以要是在有斜坡的地方,可能隨便彎都能磨到底,不過我還沒試過,我也不確定,等拍片時再順便去拍段斜坡的動作就知道了。
沒有什麼差別;鞋底、鞋邊、輪刀、鞋扣等在急轉時都有可能磨到地,並不是只是在斜坡才會發生而是看你轉彎的角度‧這是我以前用76mm的輪子,你可以看出來我說的那些地方都被刮過,
Gone fishing, :)
IS
ps. Oops, 相片太大,等回來後,看能不能把它縮小點。
#16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20, 2010 7:29 am
由 norman
相信我,在平地急彎傾到底真的能磨到,而且傾角絕對超過45度,要不是我能做到,我也不敢這麼大話了。
#17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20, 2010 7:31 am
由 norman
taichiskiing 寫: 你想想我的“平板原理”在講什麼吧!問題不是外側輪子離不離地,而是在你能不能壓邊‧你要是有“概念”的話,你就應該可以做‧
我們“等著瞧”‧:)
沒有什麼差別;鞋底、鞋邊、輪刀、鞋扣等在急轉時都有可能磨到地,並不是只是在斜坡才會發生而是看你轉彎的角度‧這是我以前用76mm的輪子,你可以看出來我說的那些地方都被刮過,
Gone fishing, :)
IS
ps. Oops, 相片太大,等回來後,看能不能把它縮小點。
80mm的輪子較高,所以如要磨到底,傾角一定比76mm還要大。可惜100mm太貴了,所以當初就做罷了。
#18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20, 2010 8:53 pm
由 taichiskiing
norman 寫: 80mm的輪子較高,所以如要磨到底,傾角一定比76mm還要大。可惜100mm太貴了,所以當初就做罷了。
喜歡說“大”話,eh?我還有一雙80mm的輪子,4mm差不了什麼‧真正直排輪的performance不是在輪子的尺寸大小而是在承軸/bearing的快慢,所謂ABEC rating,1、3、5...等等,數字愈大愈快。
:)
IS
#19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20, 2010 10:25 pm
由 norman
taichiskiing 寫: 喜歡說“大”話,eh?我還有一雙80mm的輪子,4mm差不了什麼‧真正直排輪的performance不是在輪子的尺寸大小而是在承軸/bearing的快慢,所謂ABEC rating,1、3、5...等等,數字愈大愈快。
:)
IS
我說的是「傾斜度」,不是在講「快慢」。
輪底離鞋面高一點點,就可以多傾個幾度,這是有差別的。:172:
#20 回覆: 傳統溜冰鞋完功成果影片分享
發表於 : 週三 10月 20, 2010 11:26 pm
由 taichiskiing
norman 寫: 我說的是「傾斜度」,不是在講「快慢」。
那你是不知道“performance”是什麼。
輪底離鞋面高一點點,就可以多傾個幾度,這是有差別的。:172:
以前差一半/50%(比較100mm和80mm的“動能”),你說沒有差別,現在差個4mm,你說有差別?看來你是連“差別”都分不清楚‧那4mm所增加的「傾斜度」你還不一定感覺出來‧要不要算一下那4mm所“增加”的「傾斜度」?(以我們現代人觀察事物的習慣,看“角度”比看“距離”更難確定/estimate‧)
:)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