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oss over、cross under、cross through與up unweight、down unweight的說法用法比較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25, 2010 10:46 am
cross over、cross under、cross through與up unweight、down unweight的說法用法比較
不知標題會不會寫太長了,暫時想不出好的標題,就先這樣子好了。
cross over、cross under、cross through是指一連串動作的外觀動作現象用詞。
up unweight、down unweight是指因為一連串動作所產生的物理現象的用詞。
所以就會產生下面的相關結合。
cross over的動作產生up unweight的「去重/減重」方法。
cross under的動作產生down unweight的「去重/減重」方法。
cross over、cross under兩者的結合是cross through,達到up down weight(up是外觀現象,down是物理現象,up也可去掉,可能會比較好理解。)的「不去重/不減重」的方法,算不算是「負負得正」?哈哈。
我解釋各動作的運用外觀看法。
先定義方向位置。山上為12點(起彎),山下谷方為6點(結彎)。
「cross over」,在約12點位置,雙腳是「站起來」伸直,所以上半身「會」「往上」移動,所以就會稱為up unweight,up是指上半身/重心上移這個去重/減重動作。
動作流程:12點雙腳站直,然後開始慢慢收,到6點又站直。
「cross under」,在約3點位置,雙腳是順著edging「伸出去」伸直,所以上半身「不會」「往上」移動,又因為在3/9點雙腳是撐出去edging會保持出重心不會往接近垂直掉下去,因此會保持一定的水平,但在12跟6點鐘雙腳會收起來,來達到上半身不往上移動的效果,而因為重心不上移而直接往山下帶下去,所以就會稱為down unweight,down是指上半身/重心保持與雪面平行而帶下山,而12跟6點鐘雙腳會收起來,這也去重/減重動作的一種方法。
動作流程:12點雙腳縮收完畢,然後開始慢慢伸直出雙腳,到3/9點最直,然後再縮收回來,到6點縮收完畢。
「cross through」會說是cross over、cross under兩者的結合,是因為它具有cross over、cross under的兩種現象。在重心轉換時,上半身會有極短暫的極小up,但這不是up,而雙腳即不站直也不縮收,純粹在「傾」上的表現,而用down weight來形容這個現象也是ok的。
再來以重心移動作解釋,以設重心是在腹部位置。
「cross over」,身體的重心是上下移動,它的動作是靠身體上下動量的運作比較多,所以速度比較慢。
「cross under」,身體的重心是與坡面平行等高直線往山下移動的,所以坡面有上下起伏,身體的重心是不跟隨上下起伏的,它的動作是靠雙腳的收放比較多,所以速度比較快。
「cross through」,身體的重心是跟著雪板跑的,所以身體的重心是一直保持壓住雪板同等壓力,而不減重,所以身體的重心是跟著雪面跑,在整理過的滑道輕鬆滑會有點像up unweight的動作,在饅頭亂雪地形卻是像down unweight的動作,但大多人很容易搞混「cross under」跟「cross through」的動作,因為這兩個動作看起來相似度很高,但它靠的是「傾」的線形技巧,所以速度是最快的。
我只有拍直排輪的「cross over」跟「cross through」的重心動作變化,所以只能拿這個來當參考。以畫面來看,左邊是谷方,右邊是山方,第一的動作是「cross over」的動作,第二的動作是「cross through」的動作。因為「cross under」跟「cross through」很像,而且在平地滑,速度不夠快,拍了也看不出來,所以就沒拍了。
兩種重心轉換比較 on Yahoo! Video
[media]http://video.yahoo.com/watch/8598558/23187789[/media]
Ps. 大致上我所能理解的就是這樣子囉,如有人想補足或是有意見,就請說囉。
不知標題會不會寫太長了,暫時想不出好的標題,就先這樣子好了。
cross over、cross under、cross through是指一連串動作的外觀動作現象用詞。
up unweight、down unweight是指因為一連串動作所產生的物理現象的用詞。
所以就會產生下面的相關結合。
cross over的動作產生up unweight的「去重/減重」方法。
cross under的動作產生down unweight的「去重/減重」方法。
cross over、cross under兩者的結合是cross through,達到up down weight(up是外觀現象,down是物理現象,up也可去掉,可能會比較好理解。)的「不去重/不減重」的方法,算不算是「負負得正」?哈哈。
我解釋各動作的運用外觀看法。
先定義方向位置。山上為12點(起彎),山下谷方為6點(結彎)。
「cross over」,在約12點位置,雙腳是「站起來」伸直,所以上半身「會」「往上」移動,所以就會稱為up unweight,up是指上半身/重心上移這個去重/減重動作。
動作流程:12點雙腳站直,然後開始慢慢收,到6點又站直。
「cross under」,在約3點位置,雙腳是順著edging「伸出去」伸直,所以上半身「不會」「往上」移動,又因為在3/9點雙腳是撐出去edging會保持出重心不會往接近垂直掉下去,因此會保持一定的水平,但在12跟6點鐘雙腳會收起來,來達到上半身不往上移動的效果,而因為重心不上移而直接往山下帶下去,所以就會稱為down unweight,down是指上半身/重心保持與雪面平行而帶下山,而12跟6點鐘雙腳會收起來,這也去重/減重動作的一種方法。
動作流程:12點雙腳縮收完畢,然後開始慢慢伸直出雙腳,到3/9點最直,然後再縮收回來,到6點縮收完畢。
「cross through」會說是cross over、cross under兩者的結合,是因為它具有cross over、cross under的兩種現象。在重心轉換時,上半身會有極短暫的極小up,但這不是up,而雙腳即不站直也不縮收,純粹在「傾」上的表現,而用down weight來形容這個現象也是ok的。
再來以重心移動作解釋,以設重心是在腹部位置。
「cross over」,身體的重心是上下移動,它的動作是靠身體上下動量的運作比較多,所以速度比較慢。
「cross under」,身體的重心是與坡面平行等高直線往山下移動的,所以坡面有上下起伏,身體的重心是不跟隨上下起伏的,它的動作是靠雙腳的收放比較多,所以速度比較快。
「cross through」,身體的重心是跟著雪板跑的,所以身體的重心是一直保持壓住雪板同等壓力,而不減重,所以身體的重心是跟著雪面跑,在整理過的滑道輕鬆滑會有點像up unweight的動作,在饅頭亂雪地形卻是像down unweight的動作,但大多人很容易搞混「cross under」跟「cross through」的動作,因為這兩個動作看起來相似度很高,但它靠的是「傾」的線形技巧,所以速度是最快的。
我只有拍直排輪的「cross over」跟「cross through」的重心動作變化,所以只能拿這個來當參考。以畫面來看,左邊是谷方,右邊是山方,第一的動作是「cross over」的動作,第二的動作是「cross through」的動作。因為「cross under」跟「cross through」很像,而且在平地滑,速度不夠快,拍了也看不出來,所以就沒拍了。
兩種重心轉換比較 on Yahoo! Video
[media]http://video.yahoo.com/watch/8598558/23187789[/media]
Ps. 大致上我所能理解的就是這樣子囉,如有人想補足或是有意見,就請說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