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回凸坡

管他是好咖還是怪咖,只要是咖就能發言,有任何技術問題,在此討論就對啦。

版主: norman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1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五 5月 11, 2012 11:46 pm

norman 寫:別懷疑,我確實一直在凸坡範圍內,請仔細看。 :face (50):
沒錯,但是只有三個彎,等你“要”滑六個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無法“控制”你的雪板。
就說你不能明白我的板頭分叉的原因,即使在真饅頭上也不是問題的啦。少見識。 :face (334):
我可是知道你為什麼“不能明白你的板頭分叉的原因”,你小知小技不知道怎樣用“身体”的“力矩”來壓板頭,等你滑真的饅頭問題更大‧你不知道你自己板頭分叉的原因,小見識是你自己。
想要滑好饅頭,第一件首要的事,就是要先會收縮釋壓,不能被不整地干擾自己的動作及路線,不然練再久也進步得慢的。 :fm (38):
不是,你不能保持那兩個“板頭”“平行”、“等高”和“平行轉彎”,你是“不會”,“也不能”滑“真”的饅頭坡的,“練再久也進步得慢的”,你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只會蹲法過饅頭,可笑呀。 :face (334):
可笑的是你自己小知,為了要羸一個口頭上便宜,開始自己鑽牛角尖都不知道‧up-unweighting是滑饅頭最基本的技術,那是從“蹲”開始;你基本的不會還要練自以為高級技術,那正是小知小技「好高騖遠」的表現,結果是“板頭分叉”(你可以在網上找“任何”一個饅頭高手滑的影片,你是找不到“板頭分叉”的影片的),“雪板高低不齊”,你的“可笑”才是“好笑”呢!

收縮轉彎.mpg - YouTube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2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六 5月 12, 2012 1:33 pm

taichiskiing 寫:沒錯,但是只有三個彎,等你“要”滑六個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無法“控制”你的雪板。



我可是知道你為什麼“不能明白你的板頭分叉的原因”,你小知小技不知道怎樣用“身体”的“力矩”來壓板頭,等你滑真的饅頭問題更大‧你不知道你自己板頭分叉的原因,小見識是你自己。



不是,你不能保持那兩個“板頭”“平行”、“等高”和“平行轉彎”,你是“不會”,“也不能”滑“真”的饅頭坡的,“練再久也進步得慢的”,你是典型的例子。



可笑的是你自己小知,為了要羸一個口頭上便宜,開始自己鑽牛角尖都不知道‧up-unweighting是滑饅頭最基本的技術,那是從“蹲”開始;你基本的不會還要練自以為高級技術,那正是小知小技「好高騖遠」的表現,結果是“板頭分叉”(你可以在網上找“任何”一個饅頭高手滑的影片,你是找不到“板頭分叉”的影片的),“雪板高低不齊”,你的“可笑”才是“好笑”呢!

收縮轉彎.mpg - YouTube


:)
IS
誇大話,誰都會,60公尺由6個彎變10個彎,弄清楚40公尺還是要10個彎,6個彎我早滑出去了,這段是4個彎,後面還有2個彎,你該不會只會看慢動作去算幾個彎吧?確實是笑死我了,等你搞清楚再說吧。

所以說你還在"蹲",等你會真正的"收縮"再說吧,不然你的局限就只在這裏而已,也搞不清楚你自己在說什麼。 :face (334):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3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六 5月 12, 2012 10:54 pm

norman 寫:誇大話,誰都會,60公尺由6個彎變10個彎,弄清楚40公尺還是要10個彎,6個彎我早滑出去了,這段是4個彎,後面還有2個彎,你該不會只會看慢動作去算幾個彎吧?確實是笑死我了,等你搞清楚再說吧。
“誇大話,誰都會”,而在這個論壇上你“最”會‧也最“不要臉”,你要是有六個彎影片你會不貼?對,我跟 epicski L3 的看法一樣,你的技術“don't have enough room”去完成你後面的兩彎(技術不夠)‧也對,你愈笑愈小知識。
所以說你還在"蹲",等你會真正的"收縮"再說吧,不然你的局限就只在這裏而已,也搞不清楚你自己在說什麼。 :face (334):
然後,你現在可是“卡”在“假想”別人不會自己就會的牛角尖上‧你把自己的“蹲”想成“收縮”是說你兩個技術都不會‧“蹲”是基礎,可以應用在所有的場合,而“收縮”是“花招”,並不是每個場合都能用的‧所以說你的技術“好高騖遠”“花而不實”,“〔所以〕你的局限就只在這裏而已,也搞不清楚你自己在說什麼”。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4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六 5月 12, 2012 11:09 pm

taichiskiing 寫:“誇大話,誰都會”,而在這個論壇上你“最”會‧也最“不要臉”,你要是有六個彎影片你會不貼?對,我跟 epicski L3 的看法一樣,你的技術“don't have enough room”去完成你後面的兩彎(技術不夠)‧也對,你愈笑愈小知識。



然後,你現在可是“卡”在“假想”別人不會自己就會的牛角尖上‧你把自己的“蹲”想成“收縮”是說你兩個技術都不會‧“蹲”是基礎,可以應用在所有的場合,而“收縮”是“花招”,並不是每個場合都能用的‧所以說你的技術“好高騖遠”“花而不實”,“〔所以〕你的局限就只在這裏而已,也搞不清楚你自己在說什麼”。

:)
IS
貼啦,就說你看不懂囉。 :face (50):

那些動作要是會看的話,你就不會老是把六個彎這種小事掛在嘴邊了。 :face (334):

"收縮"變花招啦?等你會再說吧?要是你會的話,滑饅頭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你下饅頭的彎比我的還要大,還敢說呢,拿平坦坡跟我的凸坡比誰彎得多,這是我看過最好笑的事了。 :face (3):

還是等你會"收縮"花招會了再說吧。另外,你跟L3說的不一樣,現在什麼又變成一樣了,我又沒貼新影片過去,上一次舊的影片有什麼好講的。 :face (334):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5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日 5月 13, 2012 12:58 pm

norman 寫:貼啦,就說你看不懂囉。 :face (50):

那些動作要是會看的話,你就不會老是把六個彎這種小事掛在嘴邊了。 :face (334):
從你開始在小叮噹雪塢滑雪,滑雪沒有進步(板頭分叉、雪板高低不平、主副腳不分等),中文看不懂,現在連“數”都不會了?要不要“數”六個彎証明一下看?就是因為我會看才知道你“不會”也“不能”做/滑那“六個彎”的“小事”。
"收縮"變花招啦?等你會再說吧?要是你會的話,滑饅頭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你下饅頭的彎比我的還要大,還敢說呢,拿平坦坡跟我的凸坡比誰彎得多,這是我看過最好笑的事了。 :face (3):
對,只有你“不會”才會認為“收縮”是高招‧我下的饅頭坡你還“沾不上邊”‧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shadow skiing Little Dipper, Heavenly. - YouTube



而我們已經証明過你不看影片;平坦坡在“藍線”上也比你“綠線”上的凸坡陡,所以你是在笑你自己的小知小技的無能而不自知,那才是更好笑的事了。
還是等你會"收縮"花招會了再說吧。另外,你跟L3說的不一樣,現在什麼又變成一樣了,我又沒貼新影片過去,上一次舊的影片有什麼好講的。 :face (334):
已經說過,也放過影片,只是你小知小技“技術、知識、經驗三缺”,所以你“不會”、“不能”、也“看不懂”‧我跟L3說的是一樣,都是說你“不會”“收縮”,也不會“緊湊”的轉,所以你不能在那凸坡上完成六個彎‧只是他們說的比較宛轉,你看不懂中文,也看不懂英文‧你的舊影片,“慘不忍睹”,是沒什麼好講的‧但是你還是忍不住去 epicski 上亮相?

http://www.epicski.com/t/112336/please- ... st_1462537

收縮轉彎.mpg - YouTube



我不會叫那些彎“absorbing”,更像是到了凸頂“不敢動”,只敢“彎腰駝背”來平衡那“小凸坡”‧而你還是滑不到六個彎,所以你還是在“自欺欺人”。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6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日 5月 13, 2012 7:42 pm

taichiskiing 寫:從你開始在小叮噹雪塢滑雪,滑雪沒有進步(板頭分叉、雪板高低不平、主副腳不分等),中文看不懂,現在連“數”都不會了?要不要“數”六個彎証明一下看?就是因為我會看才知道你“不會”也“不能”做/滑那“六個彎”的“小事”。



對,只有你“不會”才會認為“收縮”是高招‧我下的饅頭坡你還“沾不上邊”‧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shadow skiing Little Dipper, Heavenly. - YouTube


而我們已經証明過你不看影片;平坦坡在“藍線”上也比你“綠線”上的凸坡陡,所以你是在笑你自己的小知小技的無能而不自知,那才是更好笑的事了。



已經說過,也放過影片,只是你小知小技“技術、知識、經驗三缺”,所以你“不會”、“不能”、也“看不懂”‧我跟L3說的是一樣,都是說你“不會”“收縮”,也不會“緊湊”的轉,所以你不能在那凸坡上完成六個彎‧只是他們說的比較宛轉,你看不懂中文,也看不懂英文‧你的舊影片,“慘不忍睹”,是沒什麼好講的‧但是你還是忍不住去 epicski 上亮相?

http://www.epicski.com/t/112336/please- ... st_1462537

收縮轉彎.mpg - YouTube


我不會叫那些彎“absorbing”,更像是到了凸頂“不敢動”,只敢“彎腰駝背”來平衡那“小凸坡”‧而你還是滑不到六個彎,所以你還是在“自欺欺人”。

:)
IS
你連"absorbing"都不會,誰理你叫什麼,看你的影片就知道你只會"蹲"而已,這有什麼好講的,我第一篇的影片內有這一段,想必你沒看到吧?這次沒特別練這個動作,只滑了三趟拍的唯一一趟而已,給你看這段就夠了。 :face (334):

喔,現在又變彎腰駝背了?真是窮則變,變不通還是要死變。 :face (50):

不好意思,至少有2個psia L3同意我的方式是"absorbing",你這不會的人,有何資格講? :face (3):

收縮釋壓09.wmv - YouTube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日 5月 13, 2012 8:3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7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日 5月 13, 2012 11:53 pm

norman 寫:你連"absorbing"都不會,誰理你叫什麼,看你的影片就知道你只會"蹲"而已,這有什麼好講的,我第一篇的影片內有這一段,想必你沒看到吧?這次沒特別練這個動作,只滑了三趟拍的唯一一趟而已,給你看這段就夠了。 :face (334):
“好講”的是你““蹲”蹲不下去,“縮”縮不上來,所以你只能“假想”你會”,你是“不會”也“不能”“absorbing”,“收縮”就不提了,更“沾不上邊”;你兩腳“高低不平”,“板頭分叉”,你不是在“absorbing”,而是在“掙扎”保持平衡。

收縮轉彎.mpg - YouTube


喔,現在又變彎腰駝背了?真是窮則變,變不通還是要死變。 :face (50):
“死辯”是真的‧你認為你才放的影片“收縮釋壓09.wmv”裡沒有“彎腰駝背”就証明你在“收縮轉彎.mpg”裡滑的是“彎腰駝背”。
不好意思,至少有2個psia L3同意我的方式是"absorbing",你這不會的人,有何資格講? :face (3):
“一”個人回話變成“兩”個人同意?你就少“不要臉”了‧

I don't know that your video shows a "down" move as much as it is a flexing or absorbing move. In that context, I would say you are on the correct path. Using a ridge like that which is shown in the video is the perfect place to practice & learn that movement. I would suggest being more active pulling your feet & legs toward your core & get ahead of the game. If you don't get earlier retracting and twisting your inside leg, you are going to cross the tips of your skis .

那是典型的教練對初學者回話,他只是很宛轉的說你“不會”,他的建議是你的問題所在,在你沒做到之前,你的技術不夠標準,換句話說“不會”!但是你只敢跟龜孫子一樣說謝謝,早就跟你說過少到epicski去“丟人現眼”了‧我在epicski發言的時候,這些人還不能/不敢回我的挑戰‧不服氣的話就把我的影片和你的影片拿去epicski比,只要你不怕被他們笑到天邊去了。

收縮釋壓09.wmv - YouTube



沒錯,沒有“彎腰駝背”,但是,那麼平坦的“綠線”你滑成“板頭分叉”還敢現?你是“自我臉上塗灰”“灰你自己”。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28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一 5月 14, 2012 8:44 am

taichiskiing 寫:“好講”的是你““蹲”蹲不下去,“縮”縮不上來,所以你只能“假想”你會”,你是“不會”也“不能”“absorbing”,“收縮”就不提了,更“沾不上邊”;你兩腳“高低不平”,“板頭分叉”,你不是在“absorbing”,而是在“掙扎”保持平衡。

收縮轉彎.mpg - YouTube




“死辯”是真的‧你認為你才放的影片“收縮釋壓09.wmv”裡沒有“彎腰駝背”就証明你在“收縮轉彎.mpg”裡滑的是“彎腰駝背”。



“一”個人回話變成“兩”個人同意?你就少“不要臉”了‧

I don't know that your video shows a "down" move as much as it is a flexing or absorbing move. In that context, I would say you are on the correct path. Using a ridge like that which is shown in the video is the perfect place to practice & learn that movement. I would suggest being more active pulling your feet & legs toward your core & get ahead of the game. If you don't get earlier retracting and twisting your inside leg, you are going to cross the tips of your skis .

那是典型的教練對初學者回話,他只是很宛轉的說你“不會”,他的建議是你的問題所在,在你沒做到之前,你的技術不夠標準,換句話說“不會”!但是你只敢跟龜孫子一樣說謝謝,早就跟你說過少到epicski去“丟人現眼”了‧我在epicski發言的時候,這些人還不能/不敢回我的挑戰‧不服氣的話就把我的影片和你的影片拿去epicski比,只要你不怕被他們笑到天邊去了。

收縮釋壓09.wmv - YouTube


沒錯,沒有“彎腰駝背”,但是,那麼平坦的“綠線”你滑成“板頭分叉”還敢現?你是“自我臉上塗灰”“灰你自己”。

:)
IS
你何不引用下面這一篇內容?不敢引吧? :face (50):

http://www.epicski.com/t/112242/are-tha ... urn-moving

就說你的板頭分叉會摔倒,我的板頭分叉不會摔倒,因為這已經超過你的技術領域了。

另外J.F的說法,我只是謝謝他的回覆,我懶得辯,他只針對這段的看法,而非其他部份,他不過說是我在越過凸坡時,應該積極的讓兩隻雪板同時動作而已。我也有其他兩隻雪板同時壓的動作,如空手滑時,我把變換轉彎方向的下壓時間放慢了一點時,就是雙板一起動作了,反觀我原指的這種方式才是最難的,會的真的很少,沒有學會真正收縮是做不到的啦。

不過就依你的說法,我也回答那空手滑的影片,但不針對任何人。 :face (3):

另外你要不要找個初學者能這樣過凸坡或饅頭的人的影片給我看呀,故意貶低我是不能提升你的技術,也掩蓋不了你不會真正收縮的事實。 :face (50):

“掙扎”保持平衡?你是在說你嗎?要不要我再幫你剪一些你“掙扎”保持平衡的證據影片? :face (3):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29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二 5月 15, 2012 12:37 am

norman 寫:你何不引用下面這一篇內容?不敢引吧? :face (50):

http://www.epicski.com/t/112242/are-tha ... urn-moving
你是說“What? LOL”?人家已經笑到不知道怎麼回答了,他們是 professionals, 不會說你不好,只是提你的問題所在:

“Your timing for absorption can also get better. On your middle turn, in your second shot you absorb early”

那是說你的 absortion“時效”錯誤‧

“however, leaving your arm behind in your pole plant which is causing inbalance and some rotation. Keep the arms forward and don't leave the pole in the snow after you've planted it.”

那是說你的“進階點杖”造成你“不平衡”“後坐”‧

“I call those down motion turns, not down unweighting, Norman. You are correct that the goal is to absorb the bump so that it doesn't disturb your progress down the slope. The absorbing movement can be either passive--you just relax your muscles and let the snow push your feet toward your core--or active, where you pull your feet up quickly. Either way, you want to keep your weight over your feet so that you can exte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ump and guide the ski tips toward downhill. If you fail to extend to press the skis into the snow after the bump, you have no length to shorten for the next bump.”

那是說給你一些 tips 來糾正你的技術,而你現成的技術無法滑下面一個 bump/燒餅,跟我說你不能轉六個彎的意思是一個的。
就說你的板頭分叉會摔倒,我的板頭分叉不會摔倒,因為這已經超過你的技術領域了。
你要是在你那小叮噹雪塢的綠線上還會摔倒,你八年六十天的雪是“白滑”了‧對,你的技術領域自成一格,低等的沒人能比。
另外J.F的說法,我只是謝謝他的回覆,我懶得辯,他只針對這段的看法,而非其他部份,他不過說是我在越過凸坡時,應該積極的讓兩隻雪板同時動作而已。我也有其他兩隻雪板同時壓的動作,如空手滑時,我把變換轉彎方向的下壓時間放慢了一點時,就是雙板一起動作了,反觀我原指的這種方式才是最難的,會的真的很少,沒有學會真正收縮是做不到的啦。

不過就依你的說法,我也回答那空手滑的影片,但不針對任何人。 :face (3):
典型的你小知小技的反應,你只聽的進別人說你好的,你聽不進去的就是別人的不會看‧他的建議更証實我所說的你“板頭分叉”、“兩腳高低不平”,所以無法“兩隻雪板同時動作”,而你只看的到自己“自以為”好的動作,看不到是自己不好的動作,也不知道是你不好的動作造成你滑雪的失敗‧你認為你的的方式最難也是對的,因為你“不會”也“不能”“併腿滑”‧就看看你的最新傑作吧,這影片的“大頭照”顯示的很清楚,更証實我所說你“彎腰駝背”、“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對,“會的真的很少”。

收縮釋壓10 - YouTube



另外你要不要找個初學者能這樣過凸坡或饅頭的人的影片給我看呀,故意貶低我是不能提升你的技術,也掩蓋不了你不會真正收縮的事實。 :face (50):
嗨嗨嗨,對,你只敢跟“初學者”比,所以你也只有“初學者”的能力,你是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收縮”的。
“掙扎”保持平衡?你是在說你嗎?要不要我再幫你剪一些你“掙扎”保持平衡的證據影片? :face (3):
隨便你,你看不懂我的“收縮”也看不懂我的“平衡”,結果可想而知,你只是曝露你自己的小知小技,“灰你自己”。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0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二 5月 15, 2012 8:57 am

taichiskiing 寫:你是說“What? LOL”?人家已經笑到不知道怎麼回答了,他們是 professionals, 不會說你不好,只是提你的問題所在:

“Your timing for absorption can also get better. On your middle turn, in your second shot you absorb early”

那是說你的 absortion“時效”錯誤‧

“however, leaving your arm behind in your pole plant which is causing inbalance and some rotation. Keep the arms forward and don't leave the pole in the snow after you've planted it.”

那是說你的“進階點杖”造成你“不平衡”“後坐”‧

“I call those down motion turns, not down unweighting, Norman. You are correct that the goal is to absorb the bump so that it doesn't disturb your progress down the slope. The absorbing movement can be either passive--you just relax your muscles and let the snow push your feet toward your core--or active, where you pull your feet up quickly. Either way, you want to keep your weight over your feet so that you can exte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ump and guide the ski tips toward downhill. If you fail to extend to press the skis into the snow after the bump, you have no length to shorten for the next bump.”

那是說給你一些 tips 來糾正你的技術,而你現成的技術無法滑下面一個 bump/燒餅,跟我說你不能轉六個彎的意思是一個的。



你要是在你那小叮噹雪塢的綠線上還會摔倒,你八年六十天的雪是“白滑”了‧對,你的技術領域自成一格,低等的沒人能比。



典型的你小知小技的反應,你只聽的進別人說你好的,你聽不進去的就是別人的不會看‧他的建議更証實我所說的你“板頭分叉”、“兩腳高低不平”,所以無法“兩隻雪板同時動作”,而你只看的到自己“自以為”好的動作,看不到是自己不好的動作,也不知道是你不好的動作造成你滑雪的失敗‧你認為你的的方式最難也是對的,因為你“不會”也“不能”“併腿滑”‧就看看你的最新傑作吧,這影片的“大頭照”顯示的很清楚,更証實我所說你“彎腰駝背”、“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對,“會的真的很少”。

收縮釋壓10 - YouTube





嗨嗨嗨,對,你只敢跟“初學者”比,所以你也只有“初學者”的能力,你是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收縮”的。



隨便你,你看不懂我的“收縮”也看不懂我的“平衡”,結果可想而知,你只是曝露你自己的小知小技,“灰你自己”。

:)
IS
真會挑我不熟的部份,我對那些一開始也說了,懶得再重覆講。

Yes, you do, in the second shot. Your best absorption is on your last turn (the one you put in slow motion).

在上次那趟,我已說了,不然我放慢動作做什麼?

“Your timing for absorption can also get better. On your middle turn, in your second shot you absorb early

這在他們還沒講之前,我在這裏就已講過了,第一次滑凸坡試自己的方法,這才第三趟而已,那個彎我心中難免害怕一下,忍不住提早做預備。所以我不覺得這個有什麼問題,小意思而已,後來最新的最後一趟就沒這問題了。(你還在時效是錯的,你的腦袋資訊不能變通更新自己判斷嗎?)


“however, leaving your arm behind in your pole plant which is causing inbalance and some rotation. Keep the arms forward and don't leave the pole in the snow after you've planted it.”

這段我在那兒說我會注意一下,但這時我根本不在意,因為速度那麼慢,他只是說我點了杖就應該把雪杖拉回前面,而不是放他留在原地太久,我的平衡可以讓我支撐這麼長,這根本就不是問題,要是滑真正饅頭速度快時,點杖的速度當然就要快囉,所以這根本也不是問題。

I call those down motion turns, not down unweighting, Norman. You are correct that the goal is to absorb the bump so that it doesn't disturb your progress down the slope. The absorbing movement can be either passive--you just relax your muscles and let the snow push your feet toward your core--or active, where you pull your feet up quickly. Either way, you want to keep your weight over your feet so that you can exte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ump and guide the ski tips toward downhill. If you fail to extend to press the skis into the snow after the bump, you have no length to shorten for the next bump.”

是的,他說了一些方法,不過他的重點在紅字這裏,所以我回他我兩種方法都做,但先做主動收腳,然後剩下的讓雪坡把我的腳推上來就好了。當然我不知我回的英文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囉。

看來看去,你看的重點就跟你的技術一樣,看不懂我的方法就亂批,所以挑文字也以小心態在挑,難怪走不出格局。

裏面相對的,我比較看重Blake Saunders 講的話,因為他講了事實,沒有多加亂猜,所以我只回了謝謝,後來skier888點出這位的影片動作,果然真的很厲害,要讓我猜他的級數的話,他也是屬於到頂的那種高手了,他也是真正會收縮動作的那種人。其他人沒看過影片,所以就無法斷定誰強誰弱。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1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二 5月 15, 2012 11:07 pm

norman 寫:真會挑我不熟的部份,我對那些一開始也說了,懶得再重覆講。

Yes, you do, in the second shot. Your best absorption is on your last turn (the one you put in slow motion).
是說你只會聽好聽的,所以你看不懂他們真正在說什麼‧那些是典型“西方”教練的回話,我們叫那些“糖衣的建議”,他們是被訓練的先說好聽的,前面說你會,後面說你的問題,結果是因為你的問題所在,把前面說的會推翻掉,那也是說,在你改之前,還是“不會”‧“Your best absorption”只是說你所表現裡最好的一個,並不是說所有的 absorptions 上最好的一個‧就跟你自認為“最好”的饅頭動作一樣,跟“大家”的動作一比,“不及格”。
在上次那趟,我已說了,不然我放慢動作做什麼?

“Your timing for absorption can also get better. On your middle turn, in your second shot you absorb early

這在他們還沒講之前,我在這裏就已講過了,第一次滑凸坡試自己的方法,這才第三趟而已,那個彎我心中難免害怕一下,忍不住提早做預備。所以我不覺得這個有什麼問題,小意思而已,後來最新的最後一趟就沒這問題了。(你還在時效是錯的,你的腦袋資訊不能變通更新自己判斷嗎?)
滑個“綠線”還會“害怕”已經說明了你的技術“不夠”高級滑雪的標準‧然後第三趟還滑個“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那是說你的“收縮”失敗而進入“掙扎”保持平衡,而他是說你abosrb的時效不正確。
“however, leaving your arm behind in your pole plant which is causing inbalance and some rotation. Keep the arms forward and don't leave the pole in the snow after you've planted it.”

這段我在那兒說我會注意一下,但這時我根本不在意,因為速度那麼慢,他只是說我點了杖就應該把雪杖拉回前面,而不是放他留在原地太久,我的平衡可以讓我支撐這麼長,這根本就不是問題,要是滑真正饅頭速度快時,點杖的速度當然就要快囉,所以這根本也不是問題。
他是說你點杖不夠利落,造成你的 imbalance/不平衡;在“綠線”上你還可以“掙扎”的保持平衡,在“黑線”上你還“支撐”那麼久,你就加速太快,也沒有空間給你轉下一個彎。
I call those down motion turns, not down unweighting, Norman. You are correct that the goal is to absorb the bump so that it doesn't disturb your progress down the slope. The absorbing movement can be either passive--you just relax your muscles and let the snow push your feet toward your core--or active, where you pull your feet up quickly. Either way, you want to keep your weight over your feet so that you can exte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ump and guide the ski tips toward downhill. If you fail to extend to press the skis into the snow after the bump, you have no length to shorten for the next bump.”

是的,他說了一些方法,不過他的重點在紅字這裏,所以我回他我兩種方法都做,但先做主動收腳,然後剩下的讓雪坡把我的腳推上來就好了。當然我不知我回的英文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囉。
他只是說你的“goal”正確,並不是你“做”的正確,而他沒有說任何一點你的滑法卻給你整套你“應該”怎樣滑的建議是說你的原來的滑法不合他的建議而他懶得跟你一一糾正,所以基本上跟我說的一樣,“在你沒改進之前,你‘不會’”‧他建議的兩種“absorbing movement”也只是基本/初級,而兩種方式你只能做一種,“收腳”,然後“讓雪坡把我的腳推上來”,那是我所謂的“better up unweighting”,“收腳”跟真的“收縮”不是一樣的東西‧

你“不懂”怎樣“用力”滑雪,你是做不到真的“收縮”的‧事實上,“收縮”的原理很簡單,任何一個“關節”,“打直”出力,“彎”收力,而我們身体整体是個“液壓糸統”,任何一個“關節”直、彎都會影響体內的“壓力”/氣,而我們是用這“壓力”/氣來滑雪的‧你想我們体內有多少“關節”可以彎直?比較起來,你們所說的“收縮”太初步,你是看不懂我的“收縮”的‧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S turn slow mo - YouTube


看來看去,你看的重點就跟你的技術一樣,看不懂我的方法就亂批,所以挑文字也以小心態在挑,難怪走不出格局。
是說你只會聽好聽的,不好聽的你聽不進去,那才是小知小技的心態,只是你不知道就是因為你“不會”那些你聽不進去的技術才造成你滑雪沒有進展而“卡”在“終結中級手”/terminal intermediate上。
裏面相對的,我比較看重Blake Saunders 講的話,因為他講了事實,沒有多加亂猜,所以我只回了謝謝,後來skier888點出這位的影片動作,果然真的很厲害,要讓我猜他的級數的話,他也是屬於到頂的那種高手了,他也是真正會收縮動作的那種人。其他人沒看過影片,所以就無法斷定誰強誰弱。
Blake Saunders 的第一句“What? LOL”已經說明了你的技術所在‧而你“技術、知識、經驗三缺”,你是不會看“到頂的那種高手”是什麼樣子的。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2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三 5月 16, 2012 8:44 am

taichiskiing 寫:是說你只會聽好聽的,所以你看不懂他們真正在說什麼‧那些是典型“西方”教練的回話,我們叫那些“糖衣的建議”,他們是被訓練的先說好聽的,前面說你會,後面說你的問題,結果是因為你的問題所在,把前面說的會推翻掉,那也是說,在你改之前,還是“不會”‧“Your best absorption”只是說你所表現裡最好的一個,並不是說所有的 absorptions 上最好的一個‧就跟你自認為“最好”的饅頭動作一樣,跟“大家”的動作一比,“不及格”。



滑個“綠線”還會“害怕”已經說明了你的技術“不夠”高級滑雪的標準‧然後第三趟還滑個“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那是說你的“收縮”失敗而進入“掙扎”保持平衡,而他是說你abosrb的時效不正確。



他是說你點杖不夠利落,造成你的 imbalance/不平衡;在“綠線”上你還可以“掙扎”的保持平衡,在“黑線”上你還“支撐”那麼久,你就加速太快,也沒有空間給你轉下一個彎。



他只是說你的“goal”正確,並不是你“做”的正確,而他沒有說任何一點你的滑法卻給你整套你“應該”怎樣滑的建議是說你的原來的滑法不合他的建議而他懶得跟你一一糾正,所以基本上跟我說的一樣,“在你沒改進之前,你‘不會’”‧他建議的兩種“absorbing movement”也只是基本/初級,而兩種方式你只能做一種,“收腳”,然後“讓雪坡把我的腳推上來”,那是我所謂的“better up unweighting”,“收腳”跟真的“收縮”不是一樣的東西‧

你“不懂”怎樣“用力”滑雪,你是做不到真的“收縮”的‧事實上,“收縮”的原理很簡單,任何一個“關節”,“打直”出力,“彎”收力,而我們身体整体是個“液壓糸統”,任何一個“關節”直、彎都會影響体內的“壓力”/氣,而我們是用這“壓力”/氣來滑雪的‧你想我們体內有多少“關節”可以彎直?比較起來,你們所說的“收縮”太初步,你是看不懂我的“收縮”的‧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S turn slow mo - YouTube




是說你只會聽好聽的,不好聽的你聽不進去,那才是小知小技的心態,只是你不知道就是因為你“不會”那些你聽不進去的技術才造成你滑雪沒有進展而“卡”在“終結中級手”/terminal intermediate上。



Blake Saunders 的第一句“What? LOL”已經說明了你的技術所在‧而你“技術、知識、經驗三缺”,你是不會看“到頂的那種高手”是什麼樣子的。

:)
IS
心胸狹隘的看法,難怪你會不知道進步快速的方法。

還記得我最早用直排輪演示在側斜坡做收縮練習,你是說我不能用在任何一個饅頭上,且點杖時效是錯的,今日看到我過凸坡,已證了你早前說我直排輪不能應用的問題,現在人家只是說我的點杖不夠利落,所以我放了一段空手過凸坡,這其實算是一種吐漕了,空手就跟點杖沒關係了,但更能看得出收縮的動作。

你的不能什麼,完全封閉在你的局限之內。

你說收縮原理是沒錯啦,只是運用的級數不夠高,從你在下饅頭上的動作就知道啦,這是最明顯的直接反應。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3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三 5月 16, 2012 2:25 pm

norman 寫:心胸狹隘的看法,難怪你會不知道進步快速的方法。
不能接收別人的忠言,自己滑雪“不進反退”,還吹自己“進步快速”,才是典型的小知小技“心胸狹隘的看法”,你不是依賴那些洋人來說你滑的好?結果一一被反駁,你屁都“不敢”放一個,只會嘴巴稱強。
還記得我最早用直排輪演示在側斜坡做收縮練習,你是說我不能用在任何一個饅頭上,且點杖時效是錯的,今日看到我過凸坡,已證了你早前說我直排輪不能應用的問題,現在人家只是說我的點杖不夠利落,所以我放了一段空手過凸坡,這其實算是一種吐漕了,空手就跟點杖沒關係了,但更能看得出收縮的動作。
他們說的“不夠利落”/時效差意義都是一樣的,你還“不會”/“不能”做“點了轉”的彎,所以在高一點的標準上說,你的“點杖”“不及格”‧還記得你在練直排輪“進階點杖術”時我說你的外雪杖“掉”在後頭?對,他們對你的評語跟我說的一樣‧就是你的“空手滑”也是一樣的,“這影片的“大頭照”顯示的很清楚,更証實我所說你“彎腰駝背”、“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現在再加一個,右手/外手還是“掉”在後頭,你“進步快”個鳥‧至於你的“收縮”,跟你“進階點杖術”一級的,在真的饅頭坡上還“沾不上邊”。

收縮釋壓10 - YouTube


你的不能什麼,完全封閉在你的局限之內。
你講你自己,“井底蛙”的世界太小了。
你說收縮原理是沒錯啦,只是運用的級數不夠高,從你在下饅頭上的動作就知道啦,這是最明顯的直接反應。
我“說收縮原理是沒錯啦”就証明你“不會”、“不能”也“看不懂”我的“收縮”,而你的“收縮”“膚淺”‧剩下的只是你“不要臉”“死賴”‧下面這個影片是“放了白放”,想你現在己經是“不敢”看我的影片或是我發言的內容了‧只是點個“引用”,然後說些“不要臉”的話來表示你“回”了發言‧就是這個“級數不夠高”滑饅頭你一輩子“進步”也趕不上,(再看看什麼是“併腿平行轉彎”吧)。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bumps 2 - YouTube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4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三 5月 16, 2012 3:29 pm

taichiskiing 寫:不能接收別人的忠言,自己滑雪“不進反退”,還吹自己“進步快速”,才是典型的小知小技“心胸狹隘的看法”,你不是依賴那些洋人來說你滑的好?結果一一被反駁,你屁都“不敢”放一個,只會嘴巴稱強。



他們說的“不夠利落”/時效差意義都是一樣的,你還“不會”/“不能”做“點了轉”的彎,所以在高一點的標準上說,你的“點杖”“不及格”‧還記得你在練直排輪“進階點杖術”時我說你的外雪杖“掉”在後頭?對,他們對你的評語跟我說的一樣‧就是你的“空手滑”也是一樣的,“這影片的“大頭照”顯示的很清楚,更証實我所說你“彎腰駝背”、“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現在再加一個,右手/外手還是“掉”在後頭,你“進步快”個鳥‧至於你的“收縮”,跟你“進階點杖術”一級的,在真的饅頭坡上還“沾不上邊”。

收縮釋壓10 - YouTube




你講你自己,“井底蛙”的世界太小了。



我“說收縮原理是沒錯啦”就証明你“不會”、“不能”也“看不懂”我的“收縮”,而你的“收縮”“膚淺”‧剩下的只是你“不要臉”“死賴”‧下面這個影片是“放了白放”,想你現在己經是“不敢”看我的影片或是我發言的內容了‧只是點個“引用”,然後說些“不要臉”的話來表示你“回”了發言‧就是這個“級數不夠高”滑饅頭你一輩子“進步”也趕不上,(再看看什麼是“併腿平行轉彎”吧)。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bumps 2 - YouTube


:)
IS
雪杖掉在後面的問題,只是我動作不夠積極而已,我從來不當這是問題。所以用空手滑凸坡就已經是反證這問題及吐漕了,講那麼多做什麼,何況我英文不好,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寫英文辯論。

你的收縮沒什麼好看的,仗著一年滑那麼多天,腿的肌耐力比較好而已,再快你就不行了。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5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四 5月 17, 2012 7:38 am

norman 寫:雪杖掉在後面的問題,只是我動作不夠積極而已,我從來不當這是問題。所以用空手滑凸坡就已經是反證這問題及吐漕了,講那麼多做什麼,何況我英文不好,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寫英文辯論。
你的“動作不夠積極”已經說明你“點杖”的技術“不夠”水準;在小叮噹的“綠線”上還滑的又“害怕”,又“不夠積極”,但是,你認為自己技術高超?那只是再証明你自己“小知小技”,而你也看不見自己“空手滑凸坡”時“彎腰駝背”、“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現在還加一個,右手/外手還是“掉”在後頭”?前面已經說過“慘不忍睹”,“慢”就不說了‧

收縮釋壓10 - YouTube



你的英文成度跟你滑雪一樣的“坑坑吧吧”,更是“慘不忍睹”,早就叫你不要去 epicski“丟人現眼”了‧在港台的論譠上還只是一些人知道你“打腫臉充胖子”的“自欺欺人”的說自己技術高,現在可是“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小知小技”,終於“聞〔醜〕名於世界”,恭喜啦。
你的收縮沒什麼好看的,仗著一年滑那麼多天,腿的肌耐力比較好而已,再快你就不行了。
那只是說你小知小技不只是“不會”、“不能”、也“看不懂”什麼是“真”的收縮,所以也沒能力欣賞高級滑雪,“心胸狹窄”的小人心態就不提了。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6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四 5月 17, 2012 9:04 am

taichiskiing 寫:你的“動作不夠積極”已經說明你“點杖”的技術“不夠”水準;在小叮噹的“綠線”上還滑的又“害怕”,又“不夠積極”,但是,你認為自己技術高超?那只是再証明你自己“小知小技”,而你也看不見自己“空手滑凸坡”時“彎腰駝背”、“板頭分叉”而“高低不平”,現在還加一個,右手/外手還是“掉”在後頭”?前面已經說過“慘不忍睹”,“慢”就不說了‧

收縮釋壓10 - YouTube


你的英文成度跟你滑雪一樣的“坑坑吧吧”,更是“慘不忍睹”,早就叫你不要去 epicski“丟人現眼”了‧在港台的論譠上還只是一些人知道你“打腫臉充胖子”的“自欺欺人”的說自己技術高,現在可是“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小知小技”,終於“聞〔醜〕名於世界”,恭喜啦。



那只是說你小知小技不只是“不會”、“不能”、也“看不懂”什麼是“真”的收縮,所以也沒能力欣賞高級滑雪,“心胸狹窄”的小人心態就不提了。

:)
IS
我從不擔心名聲如何的問題,在技術上,我們已經是不同世界的人了,我需要在意什麼? :face (50):

你只小眼看到害怕跟不積極,卻看不到我的真正技術厲害在哪裏,像這種只在自己天地的人,我有什麼好在意的。

一開始試驗新技術在不同於一般的饅頭坡,當然會擔心或一點點害怕被卡到絆倒,這是正常人,經過幾趟練習後,覺得沒問題,自然就不害怕了,我拍的最後一趟即不害怕又積極(我還助滑五六公尺),這一趟你什麼不提,反而老是在提我第一次拍的心情,真是小心眼心態。 :face (3):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7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四 5月 17, 2012 12:46 pm

norman 寫:我從不擔心名聲如何的問題,在技術上,我們已經是不同世界的人了,我需要在意什麼? :face (50):
想來也是,愈低級的人愈得意自己的“惡名”‧也對,“在技術上,我們已經是不同世界的人了”,你滑的是小叮噹雪塢,而我們滑的是“真”的大山‧你在不在意也沒人在乎‧你要做“小知小技”是你家的事。
你只小眼看到害怕跟不積極,卻看不到我的真正技術厲害在哪裏,像這種只在自己天地的人,我有什麼好在意的。
“害怕跟不積極”可是你自己說的,而即然是“害怕跟不積極”就不是什麼“厲害”的技術‧“你要做“小知小技”是你家的事”,除了你自己“在意”,我們是沒人在意的。
一開始試驗新技術在不同於一般的饅頭坡,當然會擔心或一點點害怕被卡到絆倒,這是正常人,經過幾趟練習後,覺得沒問題,自然就不害怕了,我拍的最後一趟即不害怕又積極(我還助滑五六公尺),這一趟你什麼不提,反而老是在提我第一次拍的心情,真是小心眼心態。 :face (3):
你說的是這一趟?早已提過,評語是“坑坑吧吧”,你說我沒提正証明我所說的“想你現在己經是“不敢”看我的影片或是我發言的內容了”,

六個彎 - YouTube



你的“助滑五六公尺”連“站”起來兩次,正說明你“遲凝”“不敢轉”,而進入“掙扎”平衡‧就是因為那樣,我看出你轉不出“六個彎”,而你還在這裡“嘴巴稱強”才“真是小心眼心態”。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38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四 5月 17, 2012 1:30 pm

taichiskiing 寫:想來也是,愈低級的人愈得意自己的“惡名”‧也對,“在技術上,我們已經是不同世界的人了”,你滑的是小叮噹雪塢,而我們滑的是“真”的大山‧你在不在意也沒人在乎‧你要做“小知小技”是你家的事。



“害怕跟不積極”可是你自己說的,而即然是“害怕跟不積極”就不是什麼“厲害”的技術‧“你要做“小知小技”是你家的事”,除了你自己“在意”,我們是沒人在意的。



你說的是這一趟?早已提過,評語是“坑坑吧吧”,你說我沒提正証明我所說的“想你現在己經是“不敢”看我的影片或是我發言的內容了”,

六個彎 - YouTube


你的“助滑五六公尺”連“站”起來兩次,正說明你“遲凝”“不敢轉”,而進入“掙扎”平衡‧就是因為那樣,我看出你轉不出“六個彎”,而你還在這裡“嘴巴稱強”才“真是小心眼心態”。

:)
IS
連助滑都看不出我如何助滑,笨呀,沒眼力,沒看到我跆腳往前踏了幾步嗎?在這之前我還有兩步左右沒剪出來,但光看這兩步也夠了,怎會這麼沒眼力呢?

最後的站起來,你也看不懂,要過凸坡前,當然要先伸展身體,不然蹲著如何收縮,有夠蠢。
最後由 norman 於 週四 5月 17, 2012 5:1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taichiskiing
文章: 3756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07, 2009 10:28 pm

#39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taichiskiing » 週五 5月 18, 2012 8:04 am

norman 寫:連助滑都看不出我如何助滑,笨呀,沒眼力,沒看到我跆腳往前踏了幾步嗎?在這之前我還有兩步左右沒剪出來,但光看這兩步也夠了,怎會這麼沒眼力呢?
前面說過,滑雪的“原動力”是地心吸引力,高手滑雪利用地心吸引力是不需要用“助滑”的,你要用“助滑”已經是低級技術了,還“跆腳”更是犯了滑雪的大忌,“離地”的雪板不只是不能增加你滑雪的能力,同時增加你的不穩度,所以你“轉彎”慢,所以你“滑雪”也慢‧只有“眼力好”才看見你在“掙扎”。
最後的站起來,你也看不懂,要過凸坡前,當然要先伸展身體,不然蹲著如何收縮,有夠蠢。
前面你在強調你用“被動收縮”過凸坡,現在又說“要先伸展身體”才能過凸坡,証明你在狡辯而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那才是“真”蠢‧蹲著為什麼不能做“拉提”雙腳而“收縮”?你的問題還是小知小技的見識‧

不“助滑”的起動,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bumps 3 - YouTube



:)
IS

頭像
norman
文章: 13087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4, 2008 8:55 pm

#40 回覆: 來回凸坡

文章 norman » 週五 5月 18, 2012 8:43 am

taichiskiing 寫:前面說過,滑雪的“原動力”是地心吸引力,高手滑雪利用地心吸引力是不需要用“助滑”的,你要用“助滑”已經是低級技術了,還“跆腳”更是犯了滑雪的大忌,“離地”的雪板不只是不能增加你滑雪的能力,同時增加你的不穩度,所以你“轉彎”慢,所以你“滑雪”也慢‧只有“眼力好”才看見你在“掙扎”。



前面你在強調你用“被動收縮”過凸坡,現在又說“要先伸展身體”才能過凸坡,証明你在狡辯而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那才是“真”蠢‧蹲著為什麼不能做“拉提”雙腳而“收縮”?你的問題還是小知小技的見識‧

不“助滑”的起動,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bumps 3 - YouTube


:)
IS
在小叮噹內,坡度才14度,沒助滑一下,速度更慢,彎就更少,這又不是在大雪場,有不少示範片在開始下山時也會助滑求快速增加速度,增加多幾個彎,減少拍片距離太短的問題,skate助滑一下也要講成這樣,你有毛病嗎? :laf (0):

我什麼時候講我是用"被動收縮",不會是看不懂我的英文吧?我說我先拉抬雙腳,然後再讓雪坡繼續推腳收上來,所以我兩者都用,就說你連看文的眼力都不好,而你倒是強調你是"被動收縮/不蹲/不拉提(這動作你不會),什麼都不做,不就是被動收縮嗎?還有什麼好講的。

蹲著為什麼不能做“拉提”雙腳而“收縮”?你講這句才蠢,"蹲"是往下的動作,"拉提"是往上的動作,你不會"拉提"是不可能分辨這兩種的差別的,所以你的饅頭才會上上下下的。
目前總滑天數80天。繼續累積中...我想滑雪。 :face (292): :face (292): :face (292):

滑雪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