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將skier666的貼圖一起貼過來,並縮小一點,好方便查看。
另一個在解釋前先說明一下,這是我個人的心得看法,以及以前討論過的字眼內,這個字眼及「stivot」是最符合我在講的方式。但這都是我個人的看法,也許有錯,也許沒有問題,只有在此提出來討論才知道認知的誤差有多少。
我先解釋一下,「skidding」跟「slipping」的差別。
Skidding:「不可」控制的側滑。直翻叫「打滑」。
Slipping:「可」控制的側滑。直翻叫「滑移」。
這兩個字看起來意思很像,但在使用上差別就很大了。
關於skidding,它的有效edging是落在9、10、11及17、18、19(或是重心偏內側腳,或是山傾,或是後坐或是其他點點點,後面會提slipping,對照一下就知我的意思了,別挑語病。)。所以大腿會很用力,且彈性很低落。
而「slipping」,它的有效edging最少要落在7、8、9、10、11及15、16、17、18、19。
註:什麼叫做有效edging?講最簡單能理解的方式,就是如果是以單腳為主,重心壓力在達95%以上在外側腳的時間都是屬於「有效edging」。
再來講,通常很注重「slipping」的滑雪者,有幾點要求目的是相同的。
1. 重心越早轉換完成,越好。(這是必須的)
2. 不注重carving的滑法。(因為我是,所以我猜的。)
3. 嚐試以最少的力氣達到自己最大的主要收益。
4. 重心轉換時會無限接近沒有「頓點」。因為頓點是slipping最大的殺手。(這是必須的)
大致上是這樣子。
而我所提的要求回歸基本站姿的位置在5、13、21。
所以一定得要求自己必須努力達到在6、14、22的位置,重心分配依滑法來看,以單腳而言,至少就要達到95%5%的分配壓力。如果以50%50%雙腳滑來講,就應該也達到50%50%的重心壓力。
這樣子,接下來後面的6、7、8、9、10、11、12及14、15、16、17、18、19、20,這幾個位置才會變成有效的自主性控制,也就是所謂的「slipping」。也就是6、7、8、9、10、11、12及14、15、16、17、18、19、20,都應該是黑腳。
如果「沒有」在6、7、8、9、10、11、12及14、15、16、17、18、19、20,這幾個位置達到該有的重心分配,就會變成「skidding」。
也就是想要做到slipping,重心分配的「主腳(外側腳)」,就一定要比「副腳(內側腳)」要多或是最少要平均一樣。
而在自由滑行時,這個6跟14的位置會因為使用方式及轉彎類型而有所改變。只有學會了或是有深刻的了解,才會知道為何會有所改變的原因。
因為下面這個圖解中只是一種標準式的滑法,不具有彈性的。因為事實上會因為地形及當時想要使用的方法而有變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