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頁 (共 5 頁)

#21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11:11 am
lelo
pku 寫:Can you show your video?
沒辦法!在白馬最後兩天一直刮大雪,沒一刻停過,相機不敢拿出來。

之前是有教練幫拍,不過那時沒什麼體會,又是應教練要求的動作,看不出什麼來的。

所以上面的說法還是請各位自行去體會,先說了,有任何後果在下恕不負責。

#22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11:32 am
norman
pku 寫:Can you show your video?
對於lelo兄講的第二、三點,您們CSIA系統是這樣子教的嗎?

我沒說對錯的問題,但明顯跟我在意的方向是不同的。

#23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11:39 am
norman
lelo 寫:沒辦法!在白馬最後兩天一直刮大雪,沒一刻停過,相機不敢拿出來。

之前是有教練幫拍,不過那時沒什麼體會,又是應教練要求的動作,看不出什麼來的。

所以上面的說法還是請各位自行去體會,先說了,有任何後果在下恕不負責。
沒關係呀,至少看一下教練要求您做的動作是如何,我大概就知道您這次的進步程度了。

至於上一篇您講的UP-DOWN的動作,現在才發現呀,我的心法第一篇放在這裏也有兩年半了,別再當它是沒用的心法了吧?

不信轉網址過來,您自己看我的第一篇就好,您講的第三點也不過是在我的第三篇而已,但不是稱為動作分離,而是要正確的連貫使用。

http://www.goski.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39

#24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12:03 pm
lelo
norman 寫:沒關係呀,至少看一下教練要求您做的動作是如何,我大概就知道您這次的進步程度了。
影片在教練那裏,雪季結束前,他應該不會回台灣的;而且到時應該也不會留著了 ...

不信轉網址過來,您自己看我的第一篇就好,您講的第三點也不過是在我的第三篇而已,但不是稱為動作分離,而是要正確的連貫使用。
當然也謝謝 norman 兄幫助很大了 ....

#25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1:46 pm
skier888
lelo 寫: 1.對付 bump 地形的關鍵就是小腿脛骨要靠在前鞋舌上。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會跳起來,這個動作大家都知道,也做過無數次,
為什麼沒有這種神奇效果,還是應付不了 bump 地形?

關鍵是大家都做錯了!我以前為了讓脛骨靠在鞋舌上,不是讓身體前傾就是
往前彎腰,甚至在鞋內墊腳尖,這都是錯誤動作。
lelo 寫:
正確的動作是一個跪下去的動作,就是上半身挺直,雙腿往下跪下去,讓脛骨
跪在鞋舌上,按中文的說法,就是”直直的跪下去”。
What do you think the later is doing? My guess is that it is moving the hip forward

#26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1:58 pm
lelo
skier888 寫:What do you think the later is doing? My guess is that it is moving the hip forward
我驗證過啊!最後兩天白馬地區下大雪,我整天都在雪場上飆啊!

另外我不太明白 hip forward 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

#27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2:05 pm
skier888
lelo 寫:我驗證過啊!最後兩天白馬地區下大雪,我整天都在雪場上飆啊!

另外我不太明白 hip forward 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
No ill effect. That is what happen. That maybe the reason the old way did not work. The old way is not wrong but people did it wrong

#28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2:12 pm
skier888
lelo 寫: 2.Up-down 的動作是用來控制速度用的。


Up-down 的動作能讓你滑的更圓沒錯,但更圓的彎只是表現出來的結果,
不是更圓的彎讓你減速,而是 up-down 的動作讓你減速。

Up-down 是一個位能轉換的過程。我們在下半彎做 up 時,對雪板加壓,
身體儲存了一個位能;在下個彎的上半彎做 down 的動作,這時身體釋放出位能,
減輕雪板的壓力。

也就是說 up-down 的動作藉著增加下半彎的雪板壓力,來減輕上半彎的
雪板壓力,避免在沒有 edge 的上半彎暴衝,加速過快。

所以說 up-down 不會讓你加速,也不會讓你減速,它也不是煞車;要減速還是要
滑寬一點的彎,它只是讓你維持固定的速度不會暴衝。
You need to think about this again. How can this affect speed like you described? There is a technique call "pumping" when riding half pipe and what happen is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what you are describing

#29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2:31 pm
lelo
skier888 寫:You need to think about this again. How can this affect speed like you described? There is a technique call "pumping" when riding half pipe and what happen is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what you are describing
pumping 這項技術,光用聽的我恐怕很難搞懂,我還是認為我想的應該沒錯!

#30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2:42 pm
skier888
lelo 寫:pumping 這項技術,光用聽的我恐怕很難搞懂,我還是認為我想的應該沒錯!
I don't deny what you feel but your explanation does not work.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will cancel each other out at best. There is something else at work

#31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2:54 pm
lelo
skier888 寫:I don't deny what you feel but your explanation does not work.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will cancel each other out at best. There is something else at work
沒這麼嚴重吧?我還以為我跟 norman 兄是同等級的 ...

不過換個方向想,我的看法不是也能激出別人有更好的看法?各位不像我們一年只能滑一次,正好利用剩下的雪季驗證一下,有更好的看法也說不定 ....

#32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2:55 pm
pku
norman 寫:對於lelo兄講的第二、三點,您們CSIA系統是這樣子教的嗎?

我沒說對錯的問題,但明顯跟我在意的方向是不同的。
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s Lelo' explanation.

I can't represent CSIA.

That's how I ski bumps:

YouTube - Ski on April 17, 2010 (1)

#33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2:58 pm
skier888
lelo 寫:沒這麼嚴重吧?我還以為我跟 norman 兄是同等級的 ...

不過換個方向想,我的看法不是也能激出別人有更好的看法?各位不像我們一年只能滑一次,正好利用剩下的雪季驗證一下,有更好的看法也說不定 ....
You have may misunderstood me.

#34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3:04 pm
skier888
pku 寫: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s Lelo' explanation.

I can't represent CSIA.

That's how I ski bumps:

YouTube - Ski on April 17, 2010 (1)
My understanding is that lelo finds out how to get out of backseat. He was skiing moguls when he made the discovery. I was guessing in fact he moves his hip forward this time

#35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3:06 pm
lelo
skier888 寫:You have may misunderstood me.
說真的,我的英文也不是很好 ....

#36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3:09 pm
skier888
lelo 寫:說真的,我的英文也不是很好 ....
我的意思是你的感覺到的結論可能沒錯,但是你的解釋不通。可能有其它因素你沒考慮到

#37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3:11 pm
lelo
pku 寫: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s Lelo' explanation.

I can't represent CSIA.

That's how I ski bumps:

YouTube - Ski on April 17, 2010 (1)
我說的 bump 並沒有這麼大,大致上就是機壓雪道(groomer)下了一天大雪,又讓一堆 boarder 挖的坑坑洞洞,有很多不規則凸塊的雪道 ....

#38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3:17 pm
lelo
skier888 寫:我的意思是你的感覺到的結論可能沒錯,但是你的解釋不通。可能有其它因素你沒考慮到
有一些作用我沒講,up-down 當然也可以幫助 release edge 跟 steer 雪板轉向下個彎,不過這大家好像都知道,我不用再講了 ...

#39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9:10 pm
PSBoy
pku 寫: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s Lelo' explanation.
Me too.

#40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8, 2011 9:14 pm
skier888
你可以在家用體重磅秤看你位能如何轉換然後再説你的結論是否還是不變

大師也常提到對雪板施力,他如果不是用詞錯誤,物理的事實也是否定他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