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頁 (共 5 頁)

#61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四 1月 20, 2011 4:13 pm
lelo
ams 寫:是租回來的雪具吧 :face (50):
是自己買的 volkl ac50 啦!

其實不算馬路,只是山間小道,中間有穿越柏油路而已;也要注意一下,雪薄的地方就要拆下來用走的 ...

#62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四 1月 20, 2011 4:23 pm
ams
lelo 寫:是自己買的 volkl ac50 啦!

其實不算馬路,只是山間小道,中間有穿越柏油路而已;也要注意一下,雪薄的地方就要拆下來用走的 ...
利害, 我可不會冒這險. :face (343):

#63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57 am
taichiskiing
lelo 寫:我並不同意他的看法,這要爭辯起來有點累;我只要穿雪靴,腳部血液不流通,就會鬧痛風,所以每次滑雪回來都在鬧痛風,昨天腳有點痛,打了幾封就睡覺去了 ....
你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體重等於質量乘以地心吸引力/W=mg,當一個物體運動時,g值變小,所以體重變輕,那是“去重”/unweighting 的原理‧所以上下移動重心都會達到“去重”的效用,但是地力常存,這個現象只是暫時的,而真正雪板的常態的反應是“減壓減速,加壓加速”‧而你的位能是你所站的位置〔地形上〕的高度,與你重心上下無關‧這些現象跟你痛風無關。

:)
IS

#64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7:25 am
beg
lelo 寫:我並不同意他的看法,這要爭辯起來有點累;我只要穿雪靴,腳部血液不流通,就會鬧痛風,所以每次滑雪回來都在鬧痛風,昨天腳有點痛,打了幾封就睡覺去了 ....
taichiskiing 寫:你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體重等於質量乘以地心吸引力/W=mg,當一個物體運動時,g值變小,所以體重變輕,那是“去重”/unweighting 的原理‧所以上下移動重心都會達到“去重”的效用,但是地力常存,這個現象只是暫時的,而真正雪板的常態的反應是“減壓減速,加壓加速”‧而你的位能是你所站的位置〔地形上〕的高度,與你重心上下無關‧這些現象跟你痛風無關。

:)
IS
人家己很累、大師就行行好讓人休息吧、算你是天下第ー也不能強迫人家學你東西的。你是知其二‧,不知其三‧滑雪是身體感應、跟妳的什麼 G 点無関的。

#65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9:46 am
lelo
taichiskiing 寫:你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體重等於質量乘以地心吸引力/W=mg,當一個物體運動時,g值變小,所以體重變輕,那是“去重”/unweighting 的原理‧所以上下移動重心都會達到“去重”的效用,但是地力常存,這個現象只是暫時的,而真正雪板的常態的反應是“減壓減速,加壓加速”‧而你的位能是你所站的位置〔地形上〕的高度,與你重心上下無關‧這些現象跟你痛風無關。
我痛風好很多啦!謝謝 beg 兄!
另外痛風是因為雪靴很緊,血液循環不良才引發的,跟 up-down 的動作確實無關 ...

重心往下移動是可以 unweighting 沒錯,但兩腳著地時,重心往上移動,卻會 weighting(增重)。

一般 up-unweighting 分為兩段動作,第一段先往上跳起,這時會對地面施加一個力道,第二段讓身體自由墜落,這時才會 un-weighting。

down-unweighting 則是省去第一段起跳的動作,直接縮腿作第二段的動作,身體的重心沒有上移的過程,直接下沉,所以叫 down -unweighting ...

#66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9:55 am
skier888
lelo 寫:我痛風好很多啦!謝謝 beg 兄!
另外痛風是因為雪靴很緊,血液循環不良才引發的,跟 up-down 的動作確實無關 ...

重心往下移動是可以 unweighting 沒錯,但兩腳著地時,重心往上移動,卻會 weighting(增重)。

一般 up-unweighting 分為兩段動作,第一段先往上跳起,這時會對地面施加一個力道,第二段讓身體自由墜落,這時才會 un-weighting。

down-unweighting 則是省去第一段起跳的動作,直接縮腿作第二段的動作,身體的重心沒有上移的過程,直接下沉,所以叫 down -unweighting ...
The best explanation I read ever on this forum. It is very insightful. I agree with you. The only issue I have is the movement definition that I am not sure what is your actual meaning. I am not calling it wrong but the definition maybe question :face (330):

#67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9:57 am
skier888
The movement about down unweight, that is

#68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0:09 am
skier888
Btw, I think I now know what up down stuff norm is talking about. You both don't distinguish between retraction and down-unweight. I have no doubt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ut you don't use term precisely. Norm maybe a different story

#69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0:21 am
lelo
skier888 寫: You both don't distinguish between retraction and down-unweight.
你是指我說的"直接縮腿作第二段的動作"這句話?

更精確一點應該是"往上縮腿",我不清楚 retraction 是不是另有定義,不過 down -unweighting 很容易試著做一下,只要站在地板上,快速往上縮腿,就可以知道 down - unweighting 的感覺是往上縮腿,而不是往下蹲 ....

#70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0:24 am
skier888
lelo 寫:你是指我說的"直接縮腿作第二段的動作"這句話?

更精確一點應該是"往上縮腿",我不清楚 retraction 是不是另有定義,不過 down -unweighting 很容易試著做一下,只要站在地板上,快速往上縮腿,就可以知道 down - unweighting 的感覺是往上縮腿,而不是往下蹲 ....
what do you call sitting down quickly :face (46):

#71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0:38 am
lelo
skier888 寫:what do you call sitting down quickly :face (46):
如果別人這麼講,我當然會認為他在說 down -unweighting ...

但如果要我教別人滑雪,我會叫他縮腿,而不是往下蹲。
這分別有點像,把水倒進杯中,跟用杯子承接倒出的水,兩者說法不同一樣 ...

#72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0:44 am
skier888
You are a smart guy. You will figure it out

#73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09 pm
norman
lelo 寫:如果別人這麼講,我當然會認為他在說 down -unweighting ...

但如果要我教別人滑雪,我會叫他縮腿,而不是往下蹲。
這分別有點像,把水倒進杯中,跟用杯子承接倒出的水,兩者說法不同一樣 ...
問題是,縮不了腿什麼辦?

或是縮錯時機時又什麼辦呢?

ps.我沒說縮腿是錯的喔,但也沒說用蹲的也是錯的。

#74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35 pm
lelo
norman 寫:問題是,縮不了腿什麼辦?
或是縮錯時機時又什麼辦呢?
我只有在某種特殊滑法,在 transition 狀態時,才會縮腿換 edge,後來看了一些滑雪書籍,才知道我那時做的是 down-unweighting,後來技術進步了,就沒再做過 down-unweighting 了 ...

norman 兄應該先問問你是在滑什麼動作的時候,要做 down - unweighting 的?

#75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4:36 pm
norman
lelo 寫:我只有在某種特殊滑法,在 transition 狀態時,才會縮腿換 edge,後來看了一些滑雪書籍,才知道我那時做的是 down-unweighting,後來技術進步了,就沒再做過 down-unweighting 了 ...

norman 兄應該先問問你是在滑什麼動作的時候,要做 down - unweighting 的?
我會在饅頭跟鬆雪時才會做,其他的一律用up - unweighting就夠用了,不過我現在又多了一個更強的技術可用了,可適用於80%以上的地形,得在雪場試驗後才能回來報告。

就我所知,以您上一片的動作片而言,依以前您說的,即使您說的論點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您應該從來沒滑過正確down-unweighting,只是初學者的動作時機錯置。

問我會不會,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還沒真正在雪場上練過。 :face (334):

#76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五 1月 21, 2011 11:57 pm
skier888
norman 寫:我會在饅頭跟鬆雪時才會做,其他的一律用up - unweighting就夠用了,不過我現在又多了一個更強的技術可用了,可適用於80%以上的地形,得在雪場試驗後才能回來報告。

就我所知,以您上一片的動作片而言,依以前您說的,即使您說的論點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您應該從來沒滑過正確down-unweighting,只是初學者的動作時機錯置。

問我會不會,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還沒真正在雪場上練過。 :face (334):
Why people call you stupid? It is displayed right here. lelo gave an excellent explanation and you can'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knowledge. You have to jump in to show how much you know. How much better you are.

#77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2, 2011 12:07 am
norman
skier888 寫:Why people call you stupid? It is displayed right here. lelo gave an excellent explanation and you can'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knowledge. You have to jump in to show how much you know. How much better you are.
您真看懂我的意思嗎?

我還得解釋我自己講的話呀... :laf (0):

懂了,自然就會滑,懂了,還不會滑,叫做不懂,這不正是您在對我講的話嗎?

但您又真知多少,對吧? :face (52):

#78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日 1月 23, 2011 2:58 am
snowrider
lelo 寫:是自己買的 volkl ac50 啦!

其實不算馬路,只是山間小道,中間有穿越柏油路而已;也要注意一下,雪薄的地方就要拆下來用走的 ...
Lelo - how do you enjoy your AC50? Mine are 170 cm, and I love them on the groomed and not-too-deep powder.

#79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日 1月 23, 2011 11:09 am
lelo
snowrider 寫:Lelo - how do you enjoy your AC50? Mine are 170 cm, and I love them on the groomed and not-too-deep powder.
我的是 163 的,挑 ac50 是因為體重問題,太軟的板在做大迴轉時常會過度彎曲,我用以前的軟板沒辦法做大迴轉;另外板子的穩定性也很好,沒有可挑剔的。

我發現用軟板跟硬板的滑雪技巧不太一樣,軟板板身容易彎曲,做 inclination 就可以了;硬板就必須用到 sidecut,angulation 要做多一點。另外好像長一點的雪板,在做 up-down 的動作時,比較容易咬住雪面,我這塊雪板抓地力就不太好,重選雪板的話,我可能會挑 170 的 ac50 。

我只敢在雪道內滑,膝蓋以上的鬆雪還沒碰過,只碰過大雪後的小 bump。一早的 groomer 雪板順暢的無可挑剔;硬一點又不平整的雪面就要 edge 就不太容易。

#80 回覆: from japan HAKUBA

發表於 : 週日 1月 23, 2011 1:03 pm
snowrider
lelo 寫:我的是 163 的,挑 ac50 是因為體重問題,太軟的板在做大迴轉時常會過度彎曲,我用以前的軟板沒辦法做大迴轉;另外板子的穩定性也很好,沒有可挑剔的。

我發現用軟板跟硬板的滑雪技巧不太一樣,軟板板身容易彎曲,做 inclination 就可以了;硬板就必須用到 sidecut,angulation 要做多一點。另外好像長一點的雪板,在做 up-down 的動作時,比較容易咬住雪面,我這塊雪板抓地力就不太好,重選雪板的話,我可能會挑 170 的 ac50 。

我只敢在雪道內滑,膝蓋以上的鬆雪還沒碰過,只碰過大雪後的小 bump。一早的 groomer 雪板順暢的無可挑剔;硬一點又不平整的雪面就要 edge 就不太容易。
Yes, exactly. AC50 is like a super destroyer, for it carves so nice. About the length, not really ... I skis on my wife's 158 for bump ski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