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彎的完成度越高,小彎練起來就越快,所以大彎是小彎的基本功。:20070220210945:
下面這個是Martin寫的,那本有些技術雖舊了些,但還是蠻值得參考的。

看著每張圖片,我就認為他算是大師級人物,人家的姿勢看起來就是很漂亮,上半身輕鬆自然,而不是過度彎腰,更不可能看起來有點駝背囉,所以我在上這個問題,當然是以這照片為準,還有另一位超級高手的動作為主囉(我想一下要不要截圖貼出來看看,不過跟本標題無關,就算了)。

版主: norman
看不懂您的意思。Vicente 寫:With reference to above clip, that is only "初級" 程度 if you can cut or save some of movements from "long turn".
![]()
![]()
錯‧把小彎延長就變成大彎,但是在地力的影響下,大彎卻不一定能縮小到小彎,所以滑雪的技術應該是以小彎為基礎而延伸至大彎‧norman 寫:我不太確定一般教學都會什麼說,但就我一路練上來,我很確定這層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願意忍著不練小彎,而要先把大彎完善的關係。
大彎的完成度越高,小彎練起來就越快,所以大彎是小彎的基本功。:20070220210945:
舊技術和舊的裝備都是給有經驗的人(old-timer)用的,新手練起來用起來“事倍功半”,不但難學難滑,因為器具用法及時效上的不同,還容昜練錯學錯‧所以,要不是你要存心研究滑雪技術的來龍去脈,這個不看也罷。下面這個是Martin寫的,那本有些技術雖舊了些,但還是蠻值得參考的。![]()
Short swing, Wedeln, has no traverse phase of the turns, and adding the traverse phase, it becomes the long radius turns, short turns @0:05 sec to 0:08 sec, the rest of them are long turns,看著每張圖片,我就認為他算是大師級人物,人家的姿勢看起來就是很漂亮,上半身輕鬆自然,而不是過度彎腰,更不可能看起來有點駝背囉,所以我在上這個問題,當然是以這照片為準,還有另一位超級高手的動作為主囉(我想一下要不要截圖貼出來看看,不過跟本標題無關,就算了)。
![]()
大部份 ski school 都是 大彎開始、那是不是錯的。taichiskiing 寫:錯‧把小彎延長就變成大彎,但是在地力的影響下,大彎卻不一定能縮小到小彎,所以滑雪的技術應該是以小彎為基礎而延伸至大彎‧
舊技術和舊的裝備都是給有經驗的人(old-timer)用的,新手練起來用起來“事倍功半”,不但難學難滑,因為器具用法及時效上的不同,還容昜練錯學錯‧所以,要不是你要存心研究滑雪技術的來龍去脈,這個不看也罷。
Short swing, Wedeln, has no traverse phase of the turns, and adding the traverse phase, it becomes the long radius turns, short turns @0:05 sec to 0:08 sec, the rest of them are long turns,
YouTube - Taichi Skiing/Flatboarding: flatskiing
:)
IS
對,大彎比較簡單、比較能容忍錯誤,所以比較容易滑,容易學,也容易教,所以大部份 ski school 都是從教轉大彎開始‧但是,就整個滑雪的技術而言,會轉大彎的人並不一能轉小彎,但是會轉小彎的人一定能轉大彎,所以能轉小彎才是“會”滑雪的基本。beg 寫:大部份 ski school 都是 大彎開始、那是不是錯的。
沒看到那身體“折”三次?那是“折股”;三個折股,三個小彎‧說不定三秒鐘太快了,看不清楚,就看看下面這個吧!恕我眼拙、實在看不到0.5-0.8sec 有 turn 的動作。
太極兄用的是平板技術,我最近才弄清楚他的平板技術是什麼了。beg 寫: 恕我眼拙、實在看不到0.5-0.8sec 有 turn 的動作。
這應該看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我找個時間再開另一個討論串來說明如何正確從大彎練起。taichiskiing 寫:錯‧把小彎延長就變成大彎,但是在地力的影響下,大彎卻不一定能縮小到小彎,所以滑雪的技術應該是以小彎為基礎而延伸至大彎‧ :)
IS
taichiskiing 寫:舊技術和舊的裝備都是給有經驗的人(old-timer)用的,新手練起來用起來“事倍功半”,不但難學難滑,因為器具用法及時效上的不同,還容昜練錯學錯‧所以,要不是你要存心研究滑雪技術的來龍去脈,這個不看也罷。 :)
IS
那也是要看你什麼是叫作“會”,一般技術上的“會”還包刮“控制自如”的條件,像“‘會’開車”/“‘會’騎腳踏車”‧一個人只能轉大彎但是不能轉小彎還是沒有全會,嚴格說來,還沒有達到“會”的標準‧所以說,不通不會,會轉小彎的人“會”滑而會轉大彎的人還不一定“會”。(那不“會”的人滑的雪又怎樣稱呼呢?“還在學”。)norman 寫:這應該看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我找個時間再開另一個討論串來說明如何正確從大彎練起。
而我的看法是,如果練了五年的小彎才學會,及練了三年的大彎即可學會,那這進步速度就有差別了,雖然這樣的比較方式有欠公平。
這話也有差,要不要解釋一下為什麼“當大彎研究通時,小彎也差不多快學會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小轉比大彎難練太多了,要修正從大彎修正是不是會比較輕鬆呢?
而我認為,大彎跟小轉可能交叉練,可以同時對證比對,如果大彎縮小縮不順,肯定大彎的動作還有問題,所以應該再仔細研究,當大彎研究通時,小彎也差不多快學會了。
「溫故知新」,不錯。這點我不否認,不過我是把這本書當參考書,每當我有新的體會或突破時,我就會來翻這本,每次這樣翻一定就有一些收獲。
技術講半天,也不一定懂,但體會到後再來翻時,又會有不同看法。
這張截圖我是從他的「短轉彎篇」截下來的,他也是先講大彎再講小轉。
關鍵字是“折”/angulation,不是“「傾」”‧比較起“折”/angulation,“傾”/lean/incline 的動作比較容易做也快,但是“傾”減少我們壓邊/edging 的能力,所以重心平衡的範圍比較小也不穩‧“折股”的技術比較高桿。norman 寫:太極兄用的是平板技術,我最近才弄清楚他的平板技術是什麼了。
基礎原理還是以直排輪練法為主,重心基準線在平板的中線上,重點在「傾」上面,所以因為變換轉彎的速度太快了,所以使雪杖失去應有的效用,雖我也看過有用點杖的超快變換轉彎的方式,但這能正確做到的人確實不多,因為快到一定的極限後,會產生兩個疑問,其一是,還有必要用雪杖嗎?其二,在一邊正常滑雪下有必要變換得這麼快嗎?
關於其一及其二是還有必要性的,直線下饅頭就需要這麼快的速度了。
我是norman,我暫用這帳號發表文章一下,要測試一下留言幾篇才能上傳照片,請多包涵一下了。taichiskiing 寫:關鍵字是“折”/angulation,不是“「傾」”‧比較起“折”/angulation,“傾”/lean/incline 的動作比較容易做也快,但是“傾”減少我們壓邊/edging 的能力,所以重心平衡的範圍比較小也不穩‧“折股”的技術比較高桿。
:)
IS
如果想求進步,這是一定要的,所以有時我也會回顧過去聽過或看過的影片,所以在進步過程中每每對影片中的動作也多了一些印證囉。taichiskiing 寫:
「溫故知新」,不錯。
:)
IS
這點我同意您的說法,小彎學通了,大彎自然會,但問題是我提到的有個動作需要在大彎時才能學會的動作,不然小彎就算練的越來越強,但在傾跟折的問題上還是有難以克服的鴻溝,而這鴻溝一但跨過之後自然是大通了。taichiskiing 寫:那也是要看你什麼是叫作“會”,一般技術上的“會”還包刮“控制自如”的條件,像“‘會’開車”/“‘會’騎腳踏車”‧一個人只能轉大彎但是不能轉小彎還是沒有全會,嚴格說來,還沒有達到“會”的標準‧所以說,不通不會,會轉小彎的人“會”滑而會轉大彎的人還不一定“會”。(那不“會”的人滑的雪又怎樣稱呼呢?“還在學”。)
:)
IS
正如您說的,我也是說的是一個技術,大彎跟小彎都是使用同樣的方法,只是在時機、時效、跟動作速度的節奏及快慢的差別而已。taichiskiing 寫:
這話也有差,要不要解釋一下為什麼“當大彎研究通時,小彎也差不多快學會了”?
你所說的轉大彎、轉小彎是兩個技術,所以你需要先學轉大彎,分開來學轉小彎‧同樣是“轉彎”,但是你要學兩次,那是“事倍功半”‧我說的轉彎是一個技術,彎的大小只是因時間而定,小轉是雪板一直在轉彎/左右不停的換方向,不是小轉就變成大轉,簡單。
:)
IS
你想的通,做不通,(所以你想的還是不通)‧傾先動頭,折先動股,支點在腳上,所以剛開始你只能傾或折,但是你不能兩個一起做‧傾,身體是直的,所以重心比較高,所以不穩,而你先動頭後很難回來折股,所以其能應用的範圍比較小‧折股重心低,而折需要更大的角度時,可以繼續用傾來增加全身角度,所以折股比較穩,也靈活,應用的範圍也比較廣‧傾,先動頭,習慣不好,是運動的大忌,不需要練,要練練折股,折股會了傾是自然而然的。normanding 寫:我是norman,我暫用這帳號發表文章一下,要測試一下留言幾篇才能上傳照片,請多包涵一下了。
我覺得我有必要再講仔細點。
我說的「傾」只是一瞬間的動作。
在連續轉彎下,正常動作就是由傾→折→傾→折→傾→折...等一連串組合而成的。而這個「傾」的意思,我則是包含在變換方向的重心轉換間,就是由一邊開始到平板再換另一邊的這一瞬間一連串動作。
但您說的沒錯,正確的動作關鍵在於「折」,但我說的是正確的「傾」的變換速度,如果在這「傾」的變換速度不夠快、不夠順,是很難做到像您這麼快的變換方向的,但光只有「傾」也是不夠的,正確的「折」也很重要,但我一般講的「傾」,已經包含下一個「折」的動作了,如果學我的方法的話,應該會聽得懂我的意思,因為我的方法幾乎都在講關於「折」的問題,所以在講「傾」時我就只是指「重心轉換的前後」這一瞬間流程而已。
我說的是腳的部份而已,身體還是應該做該有的正確動作,我說的一瞬間是很短到幾乎沒有的一瞬間。taichiskiing 寫:你想的通,做不通,(所以你想的還是不通)‧傾先動頭,折先動股,支點在腳上,所以剛開始你只能傾或折,但是你不能兩個一起做‧傾,身體是直的,所以重心比較高,所以不穩,而你先動頭後很難回來折股,所以其能應用的範圍比較小‧折股重心低,而折需要更大的角度時,可以繼續用傾來增加全身角度,所以折股比較穩,也靈活,應用的範圍也比較廣‧傾,先動頭,習慣不好,是運動的大忌,不需要練,要練練折股,折股會了傾是自然而然的。
:)
IS
你自己在鑽牛角尖‧前面說過,這裡的“頭不動”是指“視野不動”‧滑雪是一個運動,有時相撞是難免的,但是因為滑雪沒有一定的路線,相撞後誰是誰非是很難爭辯的,而我認為滑雪避免被撞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所以滑雪的時候不只是要眼觀八方,耳聽四方,同時還要感覺身體四周的動態,但是這些動作只有在“頭不動”的時候才能一起完成‧你可以看任何一個高手的影片,要是他們真滑的好話,他們的頭都是不動的。normanding 寫:太極兄:
關於這個頭動不動的問題,這點我有時也想不明白,像在做身體動作時,頭能不動則不動,這樣的平衡性可再拉高一些,也可減少不必要額外的力氣干擾。
但是滑雪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滑而已,我記得在2008年去奧地利滑雪時,我正好在很爽很爽的滑快速小彎直線下山(那時我很難得進入這麼爽快又很順的狀態耶),我只看前方而已,結果在中間還是被一個人從左側後一點點切過來撞上我,我知左邊也是有個斜插進來的滑道,但離還蠻遠的,被撞時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什麼想都覺得像是故意撞過來的,不然就是對方無法控制速度,他的雪板還撞一支掉了。
我要說的是,照理說應該是所謂的做到頭跟身體的動作分離,頭應該像雷達一樣四處看一下,以防有意外的人撞上來,要是頭不動的話,如何注意四周呢?這點您有什麼看法呢?
我也曾站在亂雪的斜坡上等人,結果有個阿媽級的從右後方撞上我,還好我站得穩,讓她當柱子抓幫她扶穩,不然也被撞下山了。
所以我覺得現在上雪場我最怕的是被人撞,所以覺得頭還是要眼觀八方才行。![]()
![]()
您指的視野不動是視線不搖晃/亂晃,是這個意思嗎?taichiskiing 寫:你自己在鑽牛角尖‧前面說過,這裡的“頭不動”是指“視野不動”‧滑雪是一個運動,有時相撞是難免的,但是因為滑雪沒有一定的路線,相撞後誰是誰非是很難爭辯的,而我認為滑雪避免被撞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所以滑雪的時候不只是要眼觀八方,耳聽四方,同時還要感覺身體四周的動態,但是這些動作只有在“頭不動”的時候才能一起完成‧你可以看任何一個高手的影片,要是他們真滑的好話,他們的頭都是不動的。
:)
IS